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装修空间

我国玻璃的产能最大的省份是我国玻璃产量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9日    点击:[29]人次

我国玻璃的产能最大的省份是(我国玻璃产量)

1.我国玻璃[玻璃是由沙子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纯碱、石灰石、石英)。]的产能最大的省份是

四川

成都南玻玻璃公司一期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涵括高档浮法玻璃[浮法玻璃应用广泛,分为着色玻璃、浮法银镜、浮法玻璃/汽车挡风级、浮法玻璃/各类深加工级、浮法玻璃/扫描仪级、浮法玻璃/镀膜级、浮法玻璃/制镜级。]制造和玻璃深加工[加工是指对货物进行再生产;受托加工货物,是指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造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业务。]两个产业板块。特种浮法玻璃制造体系目前已建成投产的日熔化量为550t/d、700t/d两条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生产线[生产线是以一定类型的零件组为对象组织的一种多品种生产组织形式。],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过程控制、在线检测、热工及玻璃切割包装设备。生产工艺、技术采用南玻集团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玻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均已达到国际公认的各类特种玻璃标准要求,并可广泛运用于光学、电子、信息、汽车等科技领域和建筑行业[ 行业(industry) 是指一组提供同类相互密切替代商品的公司。],年产能可达40万吨;

2.玻璃行业利润怎么样

玻璃行业利润出现了明显的转盈拐点 (2009/08/06 11:57) ●二季度以来,衡量玻璃景气的各项指标都表现出积极的特点:库存快速下降,尤其7月份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行业利润出现明显由亏转盈的拐点。

●房地产[房地产是一个综合的较为复杂的概念,从实物现象看,它是由建筑物与土地共同构成。]领域的需求才处于起始阶段,随着新开工面积的不断增加,后续需求有望持续;而占需求15%的出口目前尚在底部,也有望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而逐渐好转;汽车用需求也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因此,需求逐渐向好的局面是比较确定的。 ●从供给面情况来看,伴随着玻璃价格的上涨和利润的提高,新的产能释放是必然的,但复产成本、复产周期(2~3个月左右)、复产比例(扣除不能复产的生产线,约10%左右)决定了短期景气向上的趋势是比较明确的。

而新线投产时间也需要将近10个月左右的时间,在需求形势相对明朗的情况下,我们对明年玻璃景气持相对乐观预期。 ●玻璃行业在经历3~5月份玻璃价格恢复性上涨后,已经摆脱了行业亏损的局面,并于7月份在房地产竣工等数据好转的情况下,玻璃价格和利润水平快速提高,我们基本认为玻璃行业刚刚摆脱周期性低谷,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玻璃行业近期基本面明显改善 库存快速下降。2009年6月末重点玻璃企业库存量为1986万重量箱,同比下降10.85%,已经连续5个月呈同比负增长态势,且环比5月份下降3.84%。

近期玻璃价格急速上涨。玻璃价格7月份呈加速上涨态势。

跟踪的上海5mm玻璃价格走势可以发现,7月份单月玻璃价格上涨幅度超过20%,且从3月份玻璃价格底部到7月末上涨幅度超80%;跟踪的广州8mm玻璃价格走势可以发现,7月份单月玻璃价格上涨幅度8%,从3月份玻璃价格底部到7月份上涨幅度超60%。 行业已经步入盈利轨道。

玻璃行业利润水平在经历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连续亏损后,尽管2009年前5月行业扔亏损4.29亿元(对应的利润率为-2.38%),但3~5月份行业已经实现盈利8670万元,对应的利润率水平为0.74%,行业已经步入盈利增长的轨道。 需求分析 从一般玻璃行业下游需求去向来看,房地产、汽车、出口是主要需求领域,我们对这三个需求领域的判断如下:房地产方面,房地产竣工面积短期好转,将能保证短期需求,而新开工面积的环比提升提供未来需求增长的动力;汽车方面,根据判断,未来三个月汽车产量仍维持在6月份较高水平,明年汽车产量仍有15%左右的增长,无疑对于汽车用玻璃需求形成较大支持;出口方面,出口目前处在底部,将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而逐渐回升。

房地产 6月份房地产竣工面积环比增长48.4%,保证了短期需求。而新开工面积环比增长55.98%,则提供未来需求增长动力。

从历史数据来看,玻璃需求与房地产竣工面积呈现高度的相关性。2009年6月房地产竣工面积为4481.21万平米,环比5月份出现44.84%的增速,成为**近期玻璃需求快速启动的重要原因。

再看房地产竣工面积的先行指标——新开工面积,2009年6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1.22亿平米,环比5月份出现55.98%的增速。根据一般房地产施工规律,在房地产新开工后6个月左右的时间将形成对玻璃的购买需求,也就是6月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需求增速的拐点半年后也将体现在玻璃的需求上。

汽车 2009年1~6月,汽车产量大约622.93万辆,同比增长16.44%,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而根据判断,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好转,以及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中国汽车产量仍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势头。

出口 目前处在底部,有望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而逐渐好转。 根据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玻璃行业的出口目前已经处在底部区域,并将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而逐步回升。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号在增强,先行指标和同步指标都显示目前全球经济都处于复苏的进程中,主要经济机构对全球经济的预测都指向下半年将进入复苏阶段。且工业领域的复苏优先于消费领域。

供给分析 根据我们掌握的截至2009年7月30日201条生产线的状况,总体产能是9.9万吨/日,按照每年310天计算,则对应的年产能规模为6.15亿重量箱,剔除目前处于放水、停产、冷修状态的40条左右的生产线,在运转的产能比重即产能利用率为82.61%,且呈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从新增产能的情况来看,2008年由于受到需求萎缩的影响,新增产能出现负增长,也就是由于新增产能而导致的2009年供给的压力将比较小。

而根据权威资料统计,目前今年投产的新生产线也少于10条,也就是2009年新投产产能将继续呈现负增长态势。 对供需形势的判断 促成二季度提价的原因在于,需求在二季度逐渐回升,与之前不断减少的供给量达到平衡,并略超过供给面,也就是目前这个时点的供需是相对偏紧的局面。

而目前时点往后看,房地产领域的需求才处于起始阶段,随着新开工面积的不断好转,后续需求有望持续;而占需求15%的出口目前尚在底部,也有望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而逐渐好转;汽车用需求也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因此需求逐渐向好的局面是比较确定的。 从供给面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伴随着玻璃价格的上涨和利润的提高,新的产能释放是必然的,但复产成本、复产周期(2。

3.汽车用玻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个人认为,汽车玻璃[汽车玻璃的制作是通过在加热炉内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然后将玻璃迅速送入不同冷却强度的风栅中,对玻璃进行不均匀冷却,使玻璃主视区与周边区产生不同的应力,一般这种生产的玻璃是区域钢化玻璃。]未来会向节能和耐用性方向发展。

玻璃目前是汽车车窗和挡风两个地方最经济节约的物品,因为玻璃本身价格较低,如果采用其他分子材料,可以达到强度更高/通透性更好的要求,但是价格肯定会更贵。比如,目前市面上比较多的防弹玻璃,本身就跟玻璃没有太多关系,而是采用的树脂材料,这样重量更轻,强度更大,耐穿透性更好。

随着能源价格上涨,未来玻璃生产成本会增加更快(玻璃生产基本上跟电是分不开的,成本很大一部分是能源)。因此,要求汽车用玻璃在保证质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前提下,提升玻璃使用寿命,强化玻璃耐受冲击强度,增加使用时间,减少无谓破损,这样也能降低不必要的支出。

另外,减少车内空调使用,使其自然降温或者外在温度影响不明显,也是汽车玻璃的发展方向。目前,部分建筑玻璃上使用的钢化夹层玻璃/钢化中空玻璃,就是加强耐受冲击强度,降低外在能源消耗的典范,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用在汽车玻璃上。

4.为产能过剩背书:玻璃企业怎么看怎么干

谁能想象,曾经坐在家里等代理商排着队拿货,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上好价钱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产能过剩像一把利剑高悬在玻璃企业的头顶,他们挣扎、他们忧虑、他们也愤怒:为什么天天喊调控,产能却一直在过剩甚至越调越多?是不是执行力度不够抑或**存在地方保护**?但也有企业颇为淡然:过剩是相对的,既然此路不通我就换条道走,于是他们忙转型、忙拓展、忙新品开发。听听来自玻璃企业一线的声音,让我们更能触摸到行业发展的脉搏。

更重要的是,尽管行业存在困难,但是玻璃企业都在积极寻找破解产能过剩的办法,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担当是值得肯定的。整合是方向拓展新领域总的来说,现在玻璃行业的整体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产能过剩已经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

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的玻璃厂发展太散,每个企业都是以自身为中心在扩张、在投资,并没有从整个行业情况着眼,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没有齐头并进;另一个方面,我认为也是一种无奈。小型企业想要占领市场,首先想到的就是扩大厂子的面积,加速发展、增加产品产量。

这样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升了销量和竞争力,因此又会导致更多的企业这样发展,最终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现象。

我认为,行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企业应该转换思考角度,从行业、国家政策等多方面考虑。事实上,我觉得玻璃行业的未来发展可以向水泥行业借鉴经验。

水泥行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这一问题,它们选择了兼并重组这种方式,这是值得学习的。未来,也可以对玻璃行业进行整合,事实上很多企业是希望被整合或者联合的,当然在实际实施上存在一定难度,这也是需要克服的。

玻璃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现在已经相当明朗了,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由以玻璃原片生产为主的模式朝深加工玻璃方向发展。我们企业自身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会将原有产业链进行一个延伸。

武汉长利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山高目前玻璃行业已进入每年的旺季,现在来看出库量还是可以的,库存量也不大,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就华北地区来看价格并不理想,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产能太大。

对下半年行情预期谨慎乐观。现在来看调控似乎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

调控方向我想应该以合理布局产业分布为目的,在那些过于集中的地方应该坚决制止上线,不达标的企业要逐步退出。同时,希望国家从环保的角度出台政策把控不达标企业,严格禁止上玻璃生产线。

升级换代、老线整改是可以的,但是低水平重复扩张,烧煤、烧石油焦的线一定要停止。虽然玻璃在建材行业里算是小行业,但是发改委也十分重视,在38号文中专门提到对玻璃行业的调控,下一步整改希望再严一些。

对行业进行区域整合我认为是必要的。目前行业集中度太低,全国300多条线在60多个厂家,有的大厂家有20多条线,小的有2条~3条。

如果产业集中在10家大的玻璃集团,就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统一调整布局,有利于行业集中发展。目前仅靠企业自身发展消化比较难,企业出现资不抵债情况时当地**会予以保护,企业难以退出,于是出现赔钱也在干的情况。

另外,各地对税收把控标准不一。在山东、江苏执行力度比较严格,然而有的省份偷税漏税现象比较严重。

结果造成不合规企业售价更低、更有竞争力,这就涉及到行业规范的问题。应对产能过剩,我们今后打算进行差异化生产,方向包括3mm薄板和制镜玻璃,要避开建筑市场。

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海行业走到现在已经处于绝对过剩的程度,不再是相对过剩了。在这种形势下,单纯靠经济形势恢复和市场消化已经不足以解决当前问题。

对行业而言,如果不进行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重组,解决当前困难的希望会比较渺茫。希望行业上下抓紧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要加大对于平拉、格法、小规模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而不能再将淘汰落后产能当作口号。

我认为目前的出路第一是大企业集团引领下的兼并重组、市场整合,要以市场区域为基础整合一个区域的资源,实现市场优胜劣汰;第二,要进行产品升级,提升装备质量,降低能耗水平;第三,要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将整合产品档次进一步提升。从协会的层面上来说已经制定了各项标准,涉及产品质量、环保节能等方面,但监管力度还不够。

有的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生产产品达标,提升了成本;有的企业并未严格执行,造成了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执行标准的企业反而失去了优势。今后我们企业的发展方向一个是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深加工方向和多品种方向上;另一个是在原片上要向节能环保、低成本方向调整。

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谈到玻璃行业产能过剩,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独立来看,这是一个整体的战略发展问题。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与开拓,玻璃的用途早已扩展到很多领域,只能说传统型的平板玻璃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行业和市场都将朝向工艺水平更高的深加工玻璃方向发展。因为产品的性能不同,市场的反应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

我认为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导向,国家政策、。

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社官网

房地产导刊期刊

消防界杂志社

经营管理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