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人品很好为何历史评价却一直不高呢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 点击:[21]人次
陈宫人品很好,为何历史评价却一直不高呢?
陈宫是三国中极具传奇性的人物,他的历史评价却一直不太好,因为他不是一个世人眼中的好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陈宫的神秘主要在四个方面:
第一,陈宫这个人本身人品高尚,性格刚直。在东汉末年的读书人圈子里名声非常好。
第二,陈宫能力非常高,当年曹操起兵的时候,兵力微弱。正是陈宫单身一人去劝说济北相鲍信,同意曹操担任兖州刺史,使曹操有了第一块根据地。
第三,陈宫投降曹操两年后,却趁曹操打陶谦的时候,把吕布迎入兖州,直接断了曹操的后路,彻底背叛了曹操。让曹操无家可归。
第四,曹操打赢了和吕布一战后,有意放过陈宫,陈宫一心求死,最后曹操帮忙赡养陈宫全家。
从这四个方面我们发现陈宫的一生是非常矛盾的。他的矛盾导致曹操也有点矛盾。杀人如麻,生性多疑的曹操对待叛徒陈宫这么好,让人大跌眼镜。因此陈宫和曹操之间肯定有什么的隐秘,但两个人都心照不宣的没有说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有愧于陈宫。
那么曹操和陈宫之间到底有什么天大的秘密,能让我们看到自相矛盾的历史,这个秘密究竟对曹操有多大影响,是不是因此才没有统一天下,我们借助史料,仔细分析一下:
1)《三国演义》中的“吕伯奢事件”。
曹操和陈宫在历史上这种不同寻常的记载,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都想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以《三国演义》中的吕伯奢事件似乎比较合情合理。
话说董卓入京之后,废汉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自己独掌大权,胡作非为。惹的大臣们纷纷不满。曹操就借献刀之际想诛杀董卓,结果事情暴露,曹操就逃出京城。被董卓通缉。
当时陈宫是一个县令,抓住了曹操。陈宫也是一个憎恨董卓专政的人,就非常佩服曹操的这种英勇的行为,放着县令不做,就和曹操一起逃走了。
《三国演义》这种写法很符合历史上陈宫的这种人设。事实上陈宫确实是一个充满正义感,嫉恶如仇的正人君子。也就是说如果曹操真的是一心为国,真心为了汉室江山除掉国贼董卓的话,陈宫会誓死追随。
但曹操下面的做法却让人大跌眼镜。曹操和陈宫一起逃走的路上,遇到曹操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因此曹操和陈宫就去他家讨口饭吃,毕竟长时间逃亡,也需要吃东西。
吕伯奢对曹操热情招待,发誓要和曹操一起打倒国贼董卓。大家喊完口号后,吕伯奢就让曹操先休息一下,自己去打点酒。曹操和陈宫就在吕伯奢家休息。
曹操这个人大家都知道,生性多疑,更何况现在在逃亡之中,自然是非常警惕。当曹操在入厕的时候,听到吕伯奢的家人有磨刀的声音,并且说话中有“捆起来”的字眼,曹操心中大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和陈宫一起杀了吕伯奢的全家。
杀完之后才发现杀错了,原来吕伯奢的家人绑了一头猪,准备杀猪招待曹操。曹操没有感觉什么,但陈宫对自己滥杀无辜非常痛恨。
他们离开的路上,正巧碰到吕伯奢打酒回来。吕伯奢一看曹操要走,就非常惊讶:“贤侄怎么也要吃完饭早走!”曹操说:“家里有急事,等不及了!”吕伯奢也只好放行。没想到的是,曹操趁吕伯奢不注意,一刀杀了吕伯奢。
陈宫大惊失色,质问曹操:“你明知道杀错了,为什么还要杀掉他?”
曹操这时候毫无愧疚的说:“如果我不杀他,他回到家中发现全家被杀,肯定找人来抓我们!”并且曹操随后说出了那句名扬天下的一句话:“宁要我负天下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负我!”
陈宫这时候看明白了曹操的真面目,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根本不可能以国家民族为己任。晚上曹操睡着的时候,陈宫想杀了曹操为民除害,但终不忍心自己所做的一切,因此就弃曹操而去。
综上所述:应该说曹操对陈宫是仁至义尽,而陈宫的表现却像,曹操欠他巨款一样。而曹操也的确对陈宫非常不忍心。仿佛心中有愧。
也就是是说,陈宫对曹操一定有大恩。说不定真是救命之恩。而曹操所做的事情,一定违反了陈宫的原则,所以陈宫才对曹操气愤至极。而曹操也自知理亏,一直对陈宫很和善。
虽然我们现在不知道这件事是什么事。但我们知道曹操错了,错的非常厉害。如果不是和吕布苦战两年,曹操或许早就统一天下了。所以这一次曹操错的很厉害,他自己也知道,因此才会替陈宫照顾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