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打仗各诸侯都遵守礼仪战国时期为何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 点击:[21]人次
春秋时期打仗各诸侯都遵守礼仪 战国时期为何直接抛弃了
对春秋和战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春秋时期各国都遵守的战争礼仪,为何到了战国就被摒弃
中学课文有过一篇很出名的文章《曹刿论战》,其中一段话: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这段话说的是齐国伐鲁,但是开战前要先击鼓,而且击鼓还不能击一下,要三下之后才能发起进攻,成语一鼓作气就自这篇文章而来。
这里的鼓就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的一种——打仗前要击鼓,告诉敌方我要来攻击你了。除此之外,春秋及以前的战争还有其他的战争礼仪或者说是战争规则,总结起来有几点:师出有名、不趁人之危、不斩来使、不杀俘虏、约定地点和时间、打仗开始要有程序,诸多条条框框的约束,这还是打仗吗?
师出无名无所谓,丢个人就是借口。都到战前还费什么话,就一个字——干。
但在春秋时期是不行的,打仗就得好好遵守这些战争规则,否则就是不义之战。
铁器冶炼技术和锻造技术的发展,让战国时期的武器和农具都得到了发展,农具的发展提升了粮食的产量,粮食的增加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
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内循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人口、粮食、武器都有了,可不是要打仗了。春秋时期的战争几乎没有发生大规模杀人的战争,但到了战国时期,号称“人屠”的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军40余万人,虽真实数字有待商榷,但表明那个时候的人命已不值钱,命如草芥的时代真正来临。
从此以后,再无战争礼仪。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青铜时代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