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消费城市

古代谋士出谋划策时分上中下三策的原因是什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    点击:[22]人次

古代谋士出谋划策时,分上中下三策的原因是什么?

对古代谋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最聪明的提建议方法,从来都不是直奔主题,而是提供多种备选方案,原因只有一个:在吃不准领导心思的情况下,最好别过早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免给自己贴上喧宾夺主、替上级做决定的标签。

更何况,由于双方所处位置的不同,谋士眼中的上策,放在领导的视角来看,大多不一定最佳。

结合正反面的例子,咱们会有更直观的理解。

当初商鞅见秦孝公的套路,其实跟上中下三策有些类似。秦孝公发布的求贤令中,要求很简单:“能出奇计强秦”。商鞅闻讯赶来后,通过贿赂宠臣景监得到了被秦孝公面试的机会。

但此时他面临着一个难题:秦孝公年纪轻轻、上任不久,其性格如何、喜欢哪种为政风格,估计秦国人都摸不清楚,更别提外来户商鞅了。如果贸贸然直接抛出自己激进的法家思路,轻则可能会被当场轰出去,重则也许会像公叔痤给秦惠王提的意见一样:“如果不能用他,就杀了他”。

因此,出于稳妥起见,商鞅采用了循序渐进、逐步试探的办法。史书称,商鞅先后见了秦孝公四次,每次进献的方案都不一样:

他甚至还用这句话吓唬袁绍:“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即:你要是不听我的万全之策,反而冒险去决战,如果输了,世上可没有后悔药吃。

我们姑且不说袁绍这人是不是真的很小气,实际上,面对部下这种几乎赤裸裸的威胁,没几个领导能忍气吞声。后面的结果咱们也知道了,袁绍在败回的路上说:“我没听田丰的话,果然输了,这家伙一定会嘲笑我。”于是,田丰卒。

假如田丰不要那么耿直,也装模作样的提出上中下系列三策,全面罗列出各种方案的利弊,并且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设为中策,这样的话,即使袁绍还是选择了南下决战,即使最终还是输了,但田丰八成不可能有啥性命危险:我列所有可能、领导拍板决定,输了你好意思找我麻烦?

从古到今,人性都一个样,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体现出自己能把领导看透,更别试图去教领导做事。过于真实,也许不那么受欢迎。

申请哥大本科

常青藤大学申请条件

美国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

本科到美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