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曹操手下可用的青州军为何不足一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 点击:[22]人次
官渡之战中,曹操手下可用的青州军为何不足一万?
曹操曾收编了三十万的青州军,但在官渡之战时,可用兵力却不足一万,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主要原因在于,战损过大!
“青州兵”的前身是东汉末年盘踞在青州、冀州一带的黄巾军。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四月,百万之众的黄巾军,进寇兖州地区,大破兖州数郡。
时任兖州牧的刘岱,在自知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仍要“硬碰硬”,最后落得殒命沙场的命运,实在是令人唏嘘。
东汉末年,兖州所辖区域虽不大,但其地处中原、四通八达、人才辈出,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刘岱死后,兖州牧的位置受到了各方诸侯的觊觎,谁能就任兖州牧,谁就能掌管兖州之地。
其时,曹操正在东郡担任太守,所辖不过“一郡之地”,实在是太小,于是,曹操的手下谋士陈宫就建议其东入兖州,担任兖州牧:
“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纲纪,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
对此,曹操表示认可,于是就安排陈宫进入兖州做“说服工作”。济北相鲍信等本来就与曹操有旧,见陈宫来劝说,便认可了曹操进入兖州的计划。
就这样,曹操得以入驻兖州。
无论是两次徐州战争,还是一次兖州平叛,规模和烈度都很大,对于曹操的青州兵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兵员折损。
除了这三场大规模战争以外,在官渡之战以前,曹操又进行了几场规模不小的战争,比如南征张绣,东征吕布等——
曹操南征张绣时,长子曹昂战殁,这成为曹操一生的“痛”。
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必然造成青州兵兵员的折损,以致于到官渡之战(200年)时,出现“兵不满万,伤十二三。”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此,为《三国志》进行注释的裴松之亦表示怀疑,认为数字有所浮夸,青州兵的数量怎么能从30万降到不足万人呢?
笔者揣测,或许是其忽略了战争残酷性的原因吧?
其实,除了战争以外,自然和经济条件也会造成青州兵的折损,比如在194年,也就是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对峙、大战那一年,就曾经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军中乏粮”,也会造成一定的兵员折损。
总之,“青州兵”作为曹操的首支劲旅,为其在对外的兼并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劳。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连绵不断的战事,导致了其兵员的大量折损。
由此看,官渡之战时,青州兵数量不足一万,也就不会贻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