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他不在皇帝都不敢立呢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1]人次
桓温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他不在皇帝都不敢立呢?
我国古代文人有着高尚的气节,丰富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对物质生活大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因此才给后人留下了穷酸文人的印象,不过这对于做学问和治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清苏六朋《东山报捷图》,描绘的是淝水之战大捷消息传来,谢安正在悠闲下棋的场景。
我们时常说,要加强修养,要培养风度,要充实胸怀………总是一路地加上去,好的话,是在给自己的人格风度添加营养,不好的话,便是在自己的人格肩膀上加负担。
在魏晋南朝时代,却有那么一群人,不是那么紧张兮兮地加强人格修养,他们讲究的是疏朗美、淡然美、清爽美,这些人格之美,不是密植型的美,而是宽豁的美。
疏朗淡然而宽豁的人格美,是减出来的。
曾有那么一种风度,以书生之身,面对强大的军事力量暴力威胁,还能那么从容,这种从容,是在大义凛然的基础上再加一层风度。这种风度该是什么情状呢?
公元373年,东晋权臣桓温回京。二月二十四日,大小臣僚集中在郊区的新亭迎接。
桓温此行目的,成为众多臣僚揣测的焦点。
视官职爵位如恶臭
王恭说自己身无长物,把竹席借出去,自己只能坐草席,减去一床竹席,换来廉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家种豆赏菊,减去一份为五斗米的奴颜婢膝,换来隐士的超然;张翰被秋风一吹,便辞官回乡,减去一顶乌纱帽,便换来家乡鲈鱼的鲜美。
谢安的修养也是一层层减出来的。谢家是当时响当当的名家大族,从中央到地方,从文臣到武官,谢家弟子都有份。唯独谢安,躲在东山快活,谢夫人催促说:“老公呀,看看你的兄弟们,都是当朝显贵,你还不出来也给我争口气呀?”谢安听到要做官,好像嗅到恶臭一般,捏着鼻子笑道:“老婆呀,到时候恐怕躲都躲不了。”
视官职爵位如恶臭,将荣华富贵从修养中减出去。
公元272年的一天,谢安和王坦之到桓温的心腹郗超府上去拜访,傲慢的郗超一直不出来见客,从朝等到暮,王坦之熬不住了,要先走人,谢安说:“哥们,难道你不能为了性命熬上一会吗?”
不因外人傲慢而生气,将个人面子从胸怀中减出去。
新亭危机之后的十余年,谢安指挥江东子弟大败九十万前秦军,他却悠然下棋,捷报来了,轻描淡写道:“小朋友们大破贼辈。”谢安如此描述,将胜败的挂碍从风度中减出去。
不仅减自己的,而且还减老百姓的。在谢安主持下,东晋免除了农民一系列苛捐杂税,每逢灾害,就减免租税。
自己减一分,人格美一分;帮别人减一分,民心也多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