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完美婚礼

古代战争高挂免战牌后对方真的就不会进攻了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2]人次

古代战争“高挂免战牌”后对方真的就不会进攻了吗?

一:“挂上就不打”的神器

丰富多彩的野史战场上,免战牌是个人气极高的神器。别管双方血流成河,犬牙交错杀到白热化,只要军营前免战牌一挂,两家大军就齐刷刷消停。比如《说岳全传》里,岳飞在牛头山把免战牌一挂,凶悍的金军就立刻歇班。《三国演义》里,司马懿把免战牌一挂,诸葛亮急的连骂带病都没招。这“挂上就不打”的强大威力,叫多少历史票友印象深刻。

那真实的历史上,这威力强大的免战牌,又真的存在吗?

理论上说,打仗不是老朋友叙旧,更不是请客吃饭。发动一场重大战争,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且关乎家国王朝命运,哪能挂上个牌子就不打?如果真有哪支军队,扛上“免战牌”上战场,挂军营前后就高枕无忧睡大觉?接下来,必然是天雷滚滚的惨案。

所以说,叫“免战牌”的物件,历朝历代的战场上,只要靠谱的仗,都绝不会出现。

但有形的免战牌没有,“无形”的免战牌,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却有好几样。每一样,都意味着多少战争史的记忆与思索。

但比起这些关于免战牌的战争智慧,更叫后人叹息的,却也有关于免战牌的,一些至为耻辱的景象。

因为免战牌,在有些时候,也成为一个王朝,军力衰败的缩影。

三:“免战”背后的耻辱

说起“免战”的雷景象,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战争,就是生动写照:崇祯年间,李自成等人的数十万农民军席卷中原,明王朝急调重兵围攻,那战事得有多惨烈?《明史》上就有生动描述:“临阵相劳苦,抛生口,弃辎重,即纵之去,谓之‘打活仗’”。也就是双方假模假样列阵,然后就在阵前谈判,讨价还价商量一番,农民军交上些钱财物资,官军就让开条路,放这群“敌人”到别处去——既能拿钱,又能立功,这“活仗”,真是好处多多。

可就是这越打越活的“活仗”,“免战”的雷景象下,是农民大起义席卷中原的惨状,是大明王朝越发水深火热的悲催局面——这个王朝腐败的行政与败坏的军政,也就只能打得起“活仗”,又怎能有救?

这样的军队,碰上凶狠南下的清军,也就衍生出了另一个版本的“免战牌”:明末年间,每次清军入关劫掠,“兵强马壮”的明军,只敢远远观望,根本不敢上去打一把,只能干看着抢得盆满钵满的清军,大摇大摆的离开。而得意洋洋的清军呢?临走还砍了沿途树木,做成刺眼的木牌,上书大字“各官免送”,等于送给怯懦明军的免战牌。

但曾凶悍到送明军“免战牌”的清军,到了落后挨打的清末,却做出更不要脸的事:求着敌人送免战牌——甲午战争的平壤大战上,面对打到筋疲力尽的日军,清军主帅叶志超却吓得腿软,竟派人给日军送信,请求日军放一条路给清军逃命。眼睛发亮的日军,假装应允了下来,还写了书信保证。拿到“免战牌”的叶志超,这下受宠若惊,下来部队撒腿逃命,然后不出意外,就落进日军的埋伏圈……

一位甲午战争时的被俘军官,就在回忆录里,形容了带着“免战牌”喜悦逃命的清军,接下来的惨状:“死尸遍地,血水成渠,惨目伤心,不堪言状”。在平壤,这个明朝军队曾碾压日军的地方,几百年后的清军,就这样陷入了日军肆意的杀戮中。

“免战牌”带来的惨案背后,是一个丧失自强意志的王朝,一支兵魂丧尽的军队,更是一个落后挨打到耻辱的时代。这“不堪言状”的景象,纵是再过百年,纵是再痛,依然值得国人反复回味,聆听警钟长鸣。

上海商业杂志官网

产城官网

电力设备管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