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压电蜂鸣器

齐国和赵国的差距在哪里为何赵国能在战败后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1]人次

齐国和赵国的差距在哪里?为何赵国能在战败后恢复元气而齐国不行?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齐国。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一统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长平之战和五国伐齐,可以称之为重要的转折点。在五国伐齐之前,战国七雄呈现出秦国、齐国两强并立的格局。

不过,在五国伐齐之后,齐国就一直衰落下去了,不仅无所作为,也成为了秦灭六国中,难度最低的一个诸侯国。而就长平之战来说,同样改变了赵国的命运。在长平之战前,赵国的兵马实际上能够和秦国一较高下的。但是,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却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格。当然,在长平之战后,赵国依然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阻碍。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后赵国能恢复元气,为何五国伐齐后,齐国却一直衰落呢?

在邯郸之战中,赵孝成王重用廉颇等人,而平原君赵胜则向魏国和楚国求援。在赵国、魏国、楚国三国联合之下,最终打赢了邯郸之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长平之战中被赵括取代的廉颇,被赵王重新任用相国并封为信平君,于赵孝成王十五年破燕军;十六年围燕都;二十一年取魏繁阳。在廉颇离开赵国之后,赵国还拥有庞煖、李牧、司马尚等名将。其中,庞煖组织了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之战,而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则在宜安之战等战役中重创秦国大军。

最后,因此,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后,赵国君臣齐心协力,不仅避免了被秦国立即消灭的命运,还成为秦国一统六国道路上的重要阻碍。而就齐国来说,则在五国伐齐后失去了声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燕惠王改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领,乐毅被迫出奔赵国。田单组织反攻,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三月而复国。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因此,对于田单这位名将,显然应该受到齐国君主的重用。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因为受到齐国君主的猜忌,田单最终离开了齐国,投奔到了赵国。而在失去田单这位名将之后,齐国的衰落可谓难以挽回了。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死后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亲君王后辅政。公元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掌大权。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争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五国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同年,秦国一统天下,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邪郡。对此,你怎么看呢?

新教育时代杂志社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社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官网

看历史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