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老人受到的待遇如何人们是如何尊老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19]人次
汉朝时期老人受到的待遇如何?人们是如何尊老养老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既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素质,也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种表现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服章之美为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合起来就是华夏。
《周礼》《孟子》讲“使得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如今看来并非空头理想,至少在汉朝已经切实推行,尽管推行过程中或存在诸多问题,但亦的确让不少老者受益,甚至连远在甘肃武威都有懂得养老法的持鸠杖者。
03:墓主埋简牍的目的
通过解读木简,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1,木简内容丰富,既有持鸠杖者的各种特权,又有远在河南的殴打老者受刑的案例,既非标准的法律文书,也非纯粹的朝廷制令,为何这么抄写?
2,木简最后还有一句话,即“孝平皇帝元始五年,幼伯生,永平十五年受王杖。”墓主幼伯生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时获赐鸠杖之殊荣。
根据这两点不难想到,木简是丧礼文书,目的是在地下世界保障和巩固墓主幼伯在人间所享有的既得利益,借助木简申明朝廷的养老诏令,通过具体案例震慑地下世界,体现了秦汉事死如事生的风俗。
可见,在汉朝是真真切切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旦家有老人,甚至全家可以受益无数。汉朝之后,历朝历代都沿袭了尊老政策,但真正执行到位的恐怕只有汉朝,因此汉朝可谓是中国古代老人最幸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