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的八旗制度是怎么回事皇帝是哪个旗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0]人次
满清的“八旗制度”是怎么回事?皇帝是哪个旗?
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 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正黄、镶黄、正蓝(后由多尔衮将正白旗代替正蓝旗成为上三旗)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类似!
简单地说,清八旗制度是清政府建立的一种军事组织制度。
八旗的旗,满语为gusa(固山),意为旗分(指一种军制),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认为的“旗帜”。一个旗分,分为汉军,满洲,蒙古三旗。
在旗分(固山)之下,有jalan(甲喇,意为参领)作为其低一级别的军事机构,在甲喇之下又有niru(牛录,意为佐领)作为其更低一级别的军事机构。
所以我们可以把“旗”理解为现代部队的“师级”。旗主,参领,佐领分别对应师长,旅长,营长,满语为固山,甲喇,牛录
努尔哈赤之后的皇太极,顺治执政时期,八旗制度又经历了多次旗主的替换变革,最终形成了皇帝亲自统领正白,正黄,镶黄三旗,各亲王分别统领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的局面。
由此便诞生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上三旗,下五旗”的说法。
一般上来说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旗人待遇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上三旗是由皇帝亲自统领的,所以该旗的旗人只需对皇帝负责,而下五旗的旗人要对王公贵族和皇帝共同负责,在礼制上要略低一等。
所以毫无疑问,皇帝的出身肯定是出于上三旗的,有一些下五旗的王宫贵胄,亲王嫔妃在取得很高的权势之后,也可以进入上三旗,俗称“抬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