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杂交苜蓿

清朝官吏朱国治最后落得个开膛破肚的下场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20]人次

清朝官吏朱国治,最后落得个开膛破肚的下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国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平西王吴三桂表面上同意撤藩,暗地里却联合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起兵谋反,史称“三藩之乱”。时任云南巡抚的朱国治被吴三桂扣押,吴三桂多次劝降,朱国治对清朝忠心耿耿,宁死不降吴三桂。吴三桂一怒之下,将朱国治开膛破肚,以儆效尤。

事情发生在顺治十八年,苏州吴县令任维初为了催缴赋税,公然打死一户良民,引起吴中多位秀才集体抗议。与此同时,顺治帝驾崩的消息传到吴县,多名秀才便在顺治灵前请愿,声势浩大。大家不仅把矛头指向任维初,还指责江苏巡抚朱国治包庇下属。

朱国治怕事情宣扬出去,立即下令逮捕倪用宾等秀才。金圣叹作为江南名士,听闻此事后立即大声疾呼,为倪用宾等人鸣不平。也就是说,哭庙案本来没有金圣叹,金圣叹也没有带头闹事。但因为金圣叹为秀才们说话,因此得罪了朱国治。

朱国治以“诸生倡乱抗税,惊动先帝之灵”为罪名将秀才们治罪,因为这件事需要一个有名的文人来“领导”,因此朱国治假称金圣叹是主谋,正巧当时台湾的郑成功拉拢江浙一带的士绅,朱国治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又给金圣叹等人按上通敌的罪名,这样一来,金圣叹等121人都被秋后处斩,血流成河。

以上三宗罪,是足以证明朱国治之奸、狠、歹、毒。

因此,到了康熙十二年,朱国治辗转担任云南巡抚,当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时,朱国治被吴三桂所杀,江南士绅们长吁一口气,心中暗叹:杀得好,金圣叹等人的大仇得报!

笔者认为,康熙并非不知道朱国治之过,但纵观“奏销案”、“哭庙案”,朱国治虽然得罪了江南士族、犯下了天理难容之罪,但对于康熙来说,朱国治一直站在清廷的立场上来处理此事,因此,当朱国治被吴三桂开膛破肚之后,康熙认为,朱国治是大清的忠臣,值得表彰。

因此,在封建社会,道义和政治,其实是完完全全的两回事。

其实,朱国治被列入《忠义传》,完全是出于清廷的角度。朱国治此人,在忠于清朝方面,他于大节不亏。但在做父母官方面,他是彻彻底底的奸臣。

作家天地杂志

建筑与装饰官网

赢未来杂志社

移动信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