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会计培训

年轻时的李忱是怎样的为什么宦官们要拥立他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18]人次

年轻时的李忱是怎样的?为什么宦官们要拥立他为帝?

李忱,即唐宣宗,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他为什么会被宦官马元贽等人拥立称帝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正月三日,唐武宗因为病情恶化不能上朝了,宰相李德裕和百官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因为在晚唐,天子出了问题,新天子基本都是由宦官挑定人选。这就是晚唐宦官乱政现象。当时的左军中尉马元贽和内侍宦官仇公武紧急磋商之后,秘密敲定了新天子的人选。

而李德裕却无计可施。在不安中等待了许多天,终于禁中发布的一道“天子”诏书:因皇子年幼,储君必须另行物色德才兼备之人,可立光王李怡为皇太叔,改名李忱,即日起全权负责一切军国大事。很显然,这道诏书出自宦官手中,因为光王是众所周知的“傻子”。

诏书发布的当天,皇太叔李忱就在宫中接见了文武百官。三天后,亦即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唐武宗李炎驾崩,享年三十三岁。二十六日,李忱即位,是为唐宣宗。

从此以后,光王流落人间,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武宗病重,他再次到了长安,这个命运多蹇、九死一生的光王,这个早已被世人遗忘得一干二净的光王,终于在宦官仇公武等人的簇拥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长安。并且成了皇太叔。虽然天子有儿子,并且其他亲王也智力健全,可是,这个时候的大唐,宦官乱政,李忱是由太监拥立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傀儡,傻子光王成了不二人选。当他以储君的身份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他变了,过去那种自闭木讷的神情、空洞散乱的目光、怯懦萎靡的状态,全部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威严而自信的脸庞,一双睿智而深邃的目光,以及沉着有力的言谈和大气雍容的举止,看上去不但和从前的光王判若两人,而且根本不像是一个尚未正式即位的储君,更像是一位御极已久的成熟帝王。

武宗驾崩后,光王即位,是为唐宣宗。看到脱胎换骨的光王,满朝文武感到了莫大的惊讶,也感到由衷的庆幸。因为他们知道,这三十七年来,所有人都看错了这个光王。他即位后,励精图治,事必亲躬,换用朝廷官员,大唐朝廷上的朋党之争慢慢消散,遏制了宦官干政之风,而且收复了河湟。沦陷了将近百年的河湟,历代君王都想收复此地区,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到了武宗年间,吐蕃开始内战,走向衰败,到了宣宗的时候,大中三年二月,原本由吐蕃控制的秦州、原州、安乐州以及石门、驿藏、制胜、石峡、木靖、木峡、六盘这“三州七关”,突然在一夜之间全部归降大唐。宣宗即刻诏命泾原、灵武、凤翔、邠宁、振武等地驻军出兵接应。到这一年七月底,唐朝军队全部进驻,三州七关正式收复。

八月,三州民众一千多人扶老携幼来到长安朝见天子。宣宗李忱登延喜门接见。三州父老欢呼雀跃,立刻脱下胡服,换上唐装。围观军民欢声雷动。 本来,三州七关的收复就已经够让大唐臣民出乎意料了,可他们绝对不敢想象,短短两年后,所有河湟失地竟然会被一个叫张义潮的人一一收复,并且全部回归大唐帝国的怀抱。

上海商业杂志社

芒种官网

运动休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