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屯田养兵制度有何特殊之处明朝为何要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点击:[16]人次
明朝的屯田养兵制度有何特殊之处?明朝为何要屯田养兵?
屯田养兵在历朝历代都非常受关注,那么明朝时期的屯田养兵制度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屯田养兵制度主要发生在和平时期,因为只有社会秩序井然了,才能分配田地达到养兵的目的。战乱时期则实行战时经济政策,集中力量进行战争。和平时期的屯田养兵制度在每个时期各有不同,明朝就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在明初,朱元璋拥有百万大军,怎么解决这一百万大军的粮食问题,就成为朱元璋关注的重点,屯田养兵制度也因此实行开来。
除了人数分配之外,明朝政府还规定了产量分配原则,每个士兵每年必须生产出十八石粮食,留下十二石作为口粮,其余的入库。由此可见,明初的屯田制度规定了具体的人数和生产数额,并且这种几乎全军参与粮食生产的行为是前所未有的。另外,士兵种植的粮食并不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朱元璋时期,军屯实现的年最高产量是五百石,这根本满足不了一百万士兵以及家人的口粮。为了补足缺口,明朝又实行了另一种办法,将盐票放到边防军营,商人如果想要盐票,就必须将粮食运到边防,用粮食换盐票。这种做法弥补了军屯粮食不足。
结语
明朝在屯田方面,主要实行了民屯、军屯和商屯。其中军屯不仅关乎军队治理,也跟其他的屯田制度类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军屯不可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需要民屯和商粮的支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明朝实行的军屯制度跟之前的历朝历代相比,是较为彻底的,也就是说,明朝基本上实现了军民一起种田的大生产活动。
但所有制度都有利有害,虽然军屯能够减轻明政府负担,但是也使得权力和生产交织在了一起,商人也参与其中进行交换,在这种条件之下,很容易滋生腐败和军队管理松懈。虽然后来的明朝领导人也看到这一点,朱元璋也为此专门修订了法典,但是依然未能改变军队腐败的现象。总而言之,明初实行的屯田养兵政策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军屯改革,细化到了具体参与的人数和产量,同时,必须也必须看到军屯带来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