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奶时哭怎么回事给宝宝喂奶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5日 点击:[26]人次
宝宝吃奶时哭怎么回事给宝宝喂奶的方法
一、宝宝吃奶时哭的解决方法
一、妈妈母乳量够不够,宝宝是否吃饱了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每天吃多少奶量,妈妈可以清楚地掌握,但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能吃多少奶量、是不是吃饱了,妈妈往往心里没底。
一般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1、宝宝的体重有没有增加,是否正常;
2、宝宝吃完奶后能不能甜甜地睡两三个小时或玩耍一会儿;
3、宝宝大便是不是正常的黄色糊状;
4、宝宝吃奶时间有没有超过30分钟,一般喂奶时间在15~20分钟为宜。
如果上面几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妈妈就不用担心,宝宝应该是吃饱了。宝宝没有吃饱的现象有:大便发绿,吃完奶后情绪哭闹,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
二、检查宝宝口腔是否有溃疡。
有的宝宝患有鹅口疮,吃奶的时候非常疼痛,也会哭闹。鹅口疮是有真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妈妈手指的污染传播。妈妈要细心检查宝宝的舌头,如果有白色斑膜,有可能是鹅口疮。
三、宝宝有没有鼻塞。
如果宝宝鼻塞的话会影响吃奶,鼻塞宝宝只能靠嘴巴呼吸,吃奶的时候又不能呼吸,当然会哭闹。
四、宝宝是不是消化不良。
3个月以内的宝宝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有时会出现一些功能性的消化不良,比如:肚子胀、腹泻等,需要妈妈细心照顾。
二、从宝宝哭闹辨别疾病
“生理性”哭闹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饥饿、口渴是婴儿哭闹中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3个月以内,这是由于母乳不足、奶粉冲调过稀,上一顿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吃饱。环境温度过高、出汗多,婴儿因口渴而哭闹不止。
2、冷、热、湿、痒、痛环境温度过冷或过热会引起婴儿的不适,但过热比过冷更容易引起哭闹不安。尿布湿了(大、小便)未及时更换,以哭闹的形式向父母表示。婴儿因湿疹、多汗,皮肤不清洁等引起的瘙痒或因蛲虫爬至肛门周围引起奇痒而哭闹等。
3、便尿感经过训练的婴儿,会以哭闹的形式求援母亲及时帮助他解大小便。
4、生活不规律6个月以内的婴儿常常“日夜颠倒”,白天睡、晚上哭,俗称这些婴儿为“夜啼郎”。
“病理性”哭闹是由疾病引起,常见于以下情况:
1、口腔溃疡往往在吃奶或进食时哭闹。
2、腹痛如肠套叠(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的哭闹,同时面色苍白、呕吐、排出果酱样大便)、急性阑尾炎(持续性哭闹、发热,一旦阑尾穿孔后哭闹加剧)、嵌顿性腹股沟疝(腹痛剧烈,患儿常用手抚摸嵌顿处,出现呕吐)、肠痉挛(一阵阵哭闹,安静一段时间后又因肠痉挛而再哭闹)等。
3、鼻塞吃奶时因鼻塞影响呼吸而哭闹。
4、头痛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都会使婴儿哭闹,如发热,脑膜炎时呈一阵阵尖声哭叫。
5、外耳道炎、疖肿喂奶时当患侧的耳朵贴近母亲身体时或牵拉患侧耳朵时哭闹得更厉害。
三、怎么给婴儿喂奶
1.哺乳前母亲要用肥皂洗手,并用温开水擦洗乳头。可将前几滴乳汁挤掉,然后再喂婴儿。生产后的第一个月内应勤换内衣,擦洗乳房。满月后,母亲应经常洗澡,保持乳房的清洁卫牛。
2.要讲究喂奶的姿势。刚分娩后,母亲最好躺下,侧着身子把婴儿放在身旁喂奶。母亲如能起床,最好把婴儿斜放在腿上,头枕在妈妈胳膊上,呈半坐位状,让其头稍高一些吮奶。给婴儿喂奶时,母亲应用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开夹压乳房,把乳头塞到婴儿嘴里,以免乳房堵住婴儿鼻孔,妨碍呼吸;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奶水流得太急,呛着婴儿。如奶水不足,还可以轻轻地把奶汁挤出来,帮助婴儿吸奶。
3.喂奶时要把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送到婴儿嘴里,如果婴儿只咬着乳头,不仅不易吃到奶,有时还会咬伤乳头。
4.吃空一侧乳房后再吃另一侧,有的母亲喜欢让孩子两侧都吃几口,从营养角度讲,这是不科学的。母乳的开始部分和终了部分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母乳哺喂过程中,乳汁分泌要经过三个自然阶段,每一阶段都各有其营养特点。开始时的乳汁含有足够量的矿物质,就是人们所说的"灰奶"。有人认为吃了这样的奶容易泻肚,因而把它白白挤掉,这很;可惜。当婴儿吸吮一会儿后,奶水变白,这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增多的表现。快要终了时,奶色白而稠,含有大量的脂肪。只有这三个阶段的奶汁都被婴儿食用了,才能保证合理的营养,而且这样做还能促进下一次乳汁的分泌。
5.两侧乳房轮换喂。一些较小的婴儿可能在吃了一侧乳房内的奶后已经饱了,或仅从另一侧乳房中吃少量的奶,所以有些年轻的母亲常有喂翼侧乳房的习惯。如果婴儿经常从一侧乳房吃奶多,另一侧乳房吃奶少的话,那麽吃得少的那侧乳房的乳汁必会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分泌,还会造成两侧乳房大小不一。为了避免发生上述现象,两侧乳房应轮换喂,即先喂一侧乳房,吸完后再喂另一侧,下次喂奶时要调换一下程序,先喂上次后喂的那侧乳房,后吃上次先喂的那侧乳房,以后喂奶时依次类推,这样可使两侧乳房乳汁分泌均匀,而且不会造成两侧乳房大小不一。
四、怎样训练有吃奶问题的宝宝
典型的婴儿吃奶问题有两类:一类问题是象小卯这样,习惯舌抵上颌,而吃奶时舌头却应该在下面,这种问题相对比较容易矫正。还有一类,是吸奶时舌头运动方式不对。正常吸奶时舌头应当从前向后运动,可是有的婴儿舌头却从后向前运动。
这种婴儿看似可以正常就位,但吃奶时间长会引起母亲乳头疼痛,而且吸奶效率低,婴儿体重增加缓慢。这种问题矫正的难度就要大一些。矫正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洗干净手,然后把食指指肚面向上伸到婴儿嘴里,先触一触婴儿的上颌,引起他吸吮的反射,然后再一下一下有节奏地向下压他的舌头。
如果婴儿接受这种按压方式,就可以逐渐翻转手指的方向,直到用指肚向下压,这样压得更有效果。
指肚向下压时婴儿会感到更不舒服,总是哇哇叫,爸爸妈妈有时候都伤心死了,所以需要根据婴儿的情绪调整指肚的方向和力度。但是婴儿感到不舒服训练才有效果,妈妈往往不忍心下手,需要爸爸承担主要的训练工作。当指肚向下时,需要用手指背面顶住婴儿的上牙床,指头会感到疼痛。
一般每次喂奶前练5分钟左右,每次经过训练后能感觉小卯的舌头顺了一些,吃奶时感觉会好一点。有的时候婴儿的嘴紧,吃奶时咬得奶头很疼,这种训练也是有效的。
有研究表明早期的吃奶问题会对以后的运动协调发展有影响,所以有吃奶问题要尽量训练矫正。
婴儿不会吃奶,家人往往都很着急,怕饿着孩子。但着急也不要把奶瓶塞过去。坚持一下,情况也许很快就会好转。母乳喂养在开始时也许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家人的理解配合,先生尤其要多多鼓励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