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监测电缆

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简介一生不涉仕途潜心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4日    点击:[19]人次

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简介:一生不涉仕途,潜心著书立说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蔡元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蔡元定(1135年12月17日—1198年9月11日),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县(今属福建)人,蔡发之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幼从其父学,及长,师事朱熹,熹视为讲友,博涉群书,探究义理,一生不涉仕途,不干利禄,潜心著书立说。为学长于天文、地理、乐律、历数、兵阵之说,精识博闻。著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遇折不屈

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权臣韩侂胄擅政,制造“伪学之禁”指道学为“伪学”,把“四书”、“六经”定为禁书,诬奏伪党五十九人,朱熹被打成“伪学魁首”,去职罢祠。诬蔡元定为朱熹的左右羽翼之罪,贬湖南道州编管。元定得讯,未向家人告别,即往府治报到,三子蔡沉,学生邱崇相随,行至考亭赢州桥头,朱熹与从学者百余人饯行,许多人感伤而泣下,元定却泰然自若,不异平常,临行赋诗云:“执手笑相别,毋为儿女悲,轻醇壮行色,扶摇动征衣,断不负所学,此心天可知。”朱熹汉曰:“朋友相爱之情,季通不屈之志,可谓两得之矣!”

朱熹向元定提出著《参同契》疑难,蔡当众随口解答如流,听者无不钦佩。朱送元定行至马伏“寒泉精舍”,两人共同参订《参同契》一书,通宵不昧。翌日开始在严寒风雪的气候中,扙履步行三千里,脚为流血,抵达道州贬所,父子学生坚持读书论学,四方学者闻之,来求学者日众,元定不怕朝庭压力,坚持授徒讲学不倦。可谓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高贵品德。

客死贬所

湖南道州气候恶烈,元定公常年抱病,百方医治难瘉,心想解易、春秋未竟,又有洪范之数,学者久失其传,唯元定独心得之,然未及论著,故嘱子成书曰:“渊宜绍吾易学,沉宜演吾皇极数(洪范之数)而春秋则以属沆。”常训诸子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勿以吾无故得罪而遂懈。又曰:”步步守着仁、义、礼、知、信,可传子孙。”

庆元四年八月初九(1198年9月11日)病逝,守臣上奏,旨许归葬,子沉扶柩三千里以还,十一月初六,葬于建阳莒口翠岚山之源,公元2000年海内外众裔孙集资将西山公墓建成“西山陵园”。

开熹三年(公元1207年),诛侂胄,枉者皆伸,朝廷对蔡元定平反招雪,初赠迪功郎,宝佑四年赠太子太傅谥文节。明嘉靖九年诏元定崇祀启圣祠。

清康熙四十四年,圣祖仁皇帝颁赐宋儒蔡元定“紫阳羽翼”金匾。

生物化工

区域治理期刊

科学与信息化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