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福州苎麻

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设色画斫琴图艺术鉴赏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4日    点击:[16]人次

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设色画:《斫琴图》艺术鉴赏

《斫琴图》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原作已无存,现只有宋代临摹本存世。该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斫琴图》中有14人, 或断板、或制弦、或试琴、或旁观指挥, 还有几位侍者(或学徒)执扇或捧场。《斫琴图》中琴面板和底板的形状,对研究古琴形制、鉴别古琴年代有着极大的价值。从《斫琴图》分析,魏晋时期琴的制作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规范。

形象

《斫琴图》中所绘人物,或挖刨琴板,或上弦听音,或制作部件,或造作琴弦。画面写实而生动。其中琴面与琴底两板清楚分明,琴底开有龙池、凤沼。说明当时琴的构造形制,已是由挖薄中空的两块长短相同的木板上下拼合而成。图中琴面板和底板的形状,对研究古琴形制、鉴别古琴年代有着极大的价值。

技巧

顾恺之用如春蚕吐丝般的线条描绘出文人长眉修目的面貌和气宇轩昂的气质。这种线描画法的特点是:细条均匀、圆润、挺秀、柔中带刚,用笔使用中锋,行笔慢,力量含蓄,富有优美的韵律感。后人称为“高古游丝描”或称“春蚕吐丝描”。

顾恺之表现人物内心的神态时,也颇有心得。比如,右上角一文士独坐与一方长席上,右手食指尖在木架丝线的中部轻轻拨动,其目光却驻与何物,整个脸部呈全神贯注倾听状,正是调定音律时所特有的表情神态。另外,在人物与人物的布局上,顾恺之刻意营造了“留白”和“气”。空间在表面上是不存在的,画布上的人与物在表面上也就闲的独立与分离,然而空白中却运行着无名之气,虚中含实,充盈画面。

研究价值

《斫琴图》中琴面板和底板的形状,对研究古琴形制、鉴别古琴年代有着极大的价值。这说明古人对琴材的选择有复杂的程序,寻找优质木材的过程也有无穷乐趣之事。

从《斫琴图》分析,魏晋时期琴的制作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规范。从画面上看,似有两种古琴,它们都是全箱式,琴身出现了额、颈、肩等区分,但图中两种古琴造型仍与汉弹琴俑的大体一致。这一样式的琴体还可见于河南邓县北朝彩绘画像砖墓出土的《商山四皓图》以及陕西三原唐初李寿墓线刻壁画伎乐图中。

电脑校园

中国市场

当代旅游期刊

产城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