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奇葩诗人权龙褒不学无术乾隆酷爱卖弄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4日 点击:[21]人次
古代奇葩诗人:权龙褒不学无术 乾隆酷爱卖弄
诗歌已经淡出大众的生活很久了。每当我们听到当今诗坛又出了什么爆炸性的新闻,往往都是负面新闻。最近作家冯唐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以其荷尔蒙激情迸射的独特风格完全改变了泰戈尔原来的诗风,引起了许多诗歌爱好者的愤怒和嘲笑。让我们不禁感叹:最近诗歌界的事情,实在出得太频繁了一点。
2015年7月3日,湖南耒阳市文联主席熊艾春因为网友讽刺其诗歌写得烂,冲到耒阳社区网站,将其工作电脑扫到地上砸毁,并留字条:“熊艾春恕(应为“怒”)砸社区电脑。”“怒”字,他错写为“恕”,而“砸”字则完全不会写,还要向边上的网站工作人员临时请教。
其实,这样的文盲诗人,古已有之。在唐朝武后、中宗时期,有一位叫做权龙褒的人。这个名字起得实在有意思,今天读起来和“全脓包”差不多。事实上他确实是个脓包,不过是个比较可爱的脓包。他喜欢写诗,但是连基本的声韵格律都不懂,只是一通乱写。
到了清朝,最喜欢写诗的要算乾隆皇帝。他一生一共写了43000多首诗,产量为古今第一,真可谓是写诗劳模。要知道整个《全唐诗》,也不过收集到了48900多首唐诗。乾隆爷一个人就可以在产量上与之抗衡。皇阿玛生性好大喜功,喜欢卖弄,他到处题字题诗,自然会招来一众朝臣的阿谀奉承之声。可是他的诗歌水平实在不高,没有一首好到足以流传后世,得以流传的,反倒是一些笑谈。
有一年冬天,乾隆皇帝和一群大臣去西湖游玩,正遇上下雪,乾隆诗兴大发,开口就吟:“一片一片又一片——”马屁精们都纷纷叫好,具体情景请参考金庸《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相关情节自行脑补。乾隆被这么一吹捧,乐开了花,于是继续吟道:“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就有点接不下去了,低头沉吟起来。正要冷场下不来台,大诗人沈德潜挺身而出,接上最后一句:“飞入梅花都不见。”乾隆大悦,厚赏了沈德潜。
到了民国,又有军阀、山东省主席张宗昌出来凑热闹。这个人不认识几个字,却爱作诗。姑且选几首代表作,以飨读者:
《游泰山》: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的)早已回沛县。
《俺也写个大风的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游趵突泉》: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般粗。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
张宗昌的诗歌后继有人,尤其是在21世纪被发扬光大。前些年有赵丽华的“梨花体”,后来又有乌青等人的“废话体”。乌青的代表作是《对白云的赞美》:“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确实极有想象力。
其实我一直觉得,写诗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情,文盲不带玩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文字是属于大家的,谁也不能垄断使用的权力。你搞你的阳春白雪,我玩我的下里巴人,井水不犯河水。况且那些自命为阳春白雪的小圈子,创作水平就真的很高吗?恐怕也未必。历史上主宰文坛的一些诗人和诗人集团,后来在文学史上地位也并不高。而奇葩诗人给大众带来的乐趣,还真是别的东西所不能替代的,让我们在每天的辛苦奔波之余找到了一种轻松的慰藉,难言之隐,一笑了之,促进了社会和谐,真可谓“别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