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怎么对付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李侍尧的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8日 点击:[20]人次
和珅是怎么对付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李侍尧的?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和珅报复李侍尧的故事。
和珅受宠之时,李侍尧已经是年高位尊,所以他对和珅根本不放在眼里的。有记载说,李侍尧因为“年老位高,平日儿畜和珅,衔之”。可见李侍尧长期对和珅不感冒,导致和珅怀恨在心。
不过,和珅报复李侍尧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曾任云南粮储道与贵州按察使的海宁,因为和珅的关照,被调任奉天府尹,赴任途中按惯例去陛见乾隆述职。在见乾隆之前,海宁特地先感谢和珅。海宁之父曾任云贵总督,海宁又久在云贵为官,和珅便向海宁打听关于李侍尧贪污的一些传闻是否有凭据。
一般官员若是监守自盗,四十两银子便足以杀头了。但是乾隆皇帝对这个会审结果非常不满意,会审的结果均是按照法律条款来执行的,又不好直接表示反对,于是乾隆皇帝破天荒地将李侍尧一案的审理情况发给各省督抚,命令他们各抒己见,并拟定处理意见上奏。乾隆皇帝的理由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发扬集体的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各省督抚从李侍尧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这场大讨论,持续了五个月之久。在这五个月里,乾隆皇帝一直在等待自己想要听到的意见,但是各省督抚谁也不敢冒枉法的危险,都依据大清律例给出了斩立决的处理意见。终于,江苏巡抚闵鄂元领悟到了乾隆皇帝的意思,上书说:“侍尧历任封疆,干力有为,请用议勤议能之例,宽其一线。”乾隆皇帝非常高兴,表示要顺从“大家”的意见,将李侍尧判决“斩监候”,囚禁在刑部大牢当中,并籍没了他的家产。
和珅因为审查李侍尧一案,不仅表现出了他的才干,堵住了朝廷当中的悠悠之口,并且深得乾隆皇帝之心。案件还没有审结,乾隆就给相关办案人员加官晋爵。和珅升任户部尚书,兼领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舒常为湖广总督,喀宁阿任山西巡抚。连和珅的祖岳父直隶总督冯英廉也成为东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