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只考语文吗其实科目考的很多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8日 点击:[18]人次
古代科举考试只考语文吗?其实科目考的很多
作为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人才选拔方式,提到科举内容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八股文”,那么古代科举考试真的只考语文一门吗?事实上并非如此,科举从开创到完善其实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时间,而考试科目实际上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普遍认为科举萌芽出现在南北朝,后经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形成定制。事实上,诞生之初的科举制度其实与两汉察举制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不仅没有形成定制,且仅有明经科和进士科两类。例如隋朝时的科举还需要官府举荐,而直到唐高祖武德年间才明确了地方预试和考生“自荐”的制度。
直到历经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才真正开始得以规范推行,彼时的科举主要分为常科和特科两类,常科即每年定期举行的科举考试,而特科则是依据皇帝诏令临时举办的特殊考试。
6、明算科。主要考核算术,要求详明术理,考试内容主要是《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五经算》等。算学生学业完成后参加国子监考试,合格者再参加科举省试,及第后待铨选后叙任官员为从九品下。
7、诸史科。主要考核历史知识,其中“一史”主要考《史记》;“三史”,主要考《史记》、《汉书》、《后汉书》。
8、开元礼科。顾名思义,主要考察的是开元年间制定的礼仪制度,该科设于唐德宗贞元年间。
9、道举。唐玄宗时举行过,主要考《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这是唐朝注重道家思想、扶持道教势力的反映。
10、武举。武则天时设立,又分为平射、武举二科目。主要考步射、马枪、马射、负重、语言、身材等等。
11、童子科。凡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的,皆可参加童子科考试。能背诵十卷的可以授官,能背诵七卷的可以授予出身。
12、医举科。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设立,考试内容为医经方术,《本草》、《脉经》、《素问》、《伤寒论》和诸杂经方义等。
此外,皇帝还会开设特科,也称为“制科”,考试内容和时间往往由皇帝临时决定,例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帅”、“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等。
宋朝时期,科举制度基本沿用了唐朝的模式,不过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例如诗赋便被取消,其中进士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由于进士大多可官至宰相,因此进士科又被称为“宰相科”。此外,宋朝科举还增加了录取名额,并增加了殿试和弥封等制度,而唐朝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考试方式,到宋朝时也仅剩下了经义、策问、诗赋。
元朝时期虽然也有科举,但比起唐宋时期不仅考试内容大为缩减,且体现出了极为严重的不平等性。到了明清时期,考试科目再度严重缩水,只剩下了进士一科,且考试方式只剩下了经义一门,而明朝中后期更是对写作方式进行了严格限制,要求必须以“八股”的形式作答,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八股文了。
如上所述,虽然各超嗲的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但总体来看基本呈现出一种递减的模式,唐朝时期科目最多,到了明清时期科目便已经减少到只剩一门了,结果最终导致科举失去了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