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之战让唐朝损失有多严重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1日 点击:[15]人次
“怛罗斯之战”让唐朝损失有多严重?
“怛罗斯之战”让唐朝损失有多严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怛罗斯之战前双方的态势
在如今的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交界地带,一条古老的河流由东向西穿过,这便是塔拉斯河,其实这条河全长不过也才区区五百公里左右,在中亚地区也是一条微不足道的小河,但它的中游左岸却坐落着一座千古名城,本地人便以塔拉斯命名,不过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却被国人熟知,那就是怛罗斯城。
怛罗斯城位于中亚腹地,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将这里大部分的人集中在绿洲和河水流域,所以其政权的规模较小,一般会选择势力比较大的帝国做附庸,以保存其王统,也正因如此,他们会叛而复归,归而复叛,这种状态在没有特别的大帝国出来前,很难打破这种政治格局。
六世纪后期,突厥汗国强势崛起,其疆域从黑海一直延伸到了中原王朝附近,自汉朝以来中原人经略的“丝绸之路”均在其控制之下,不过它的统治方式是“切税商胡,督其征赋”,以榨取西域、中亚各国的财富来养活自己。
这样的话对中原王朝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突厥人的做法无疑会对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上造成极大影响,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经略西北将是中原王朝的头等大事。于是唐朝在集太宗、高宗两代之力终于将突厥人击溃,从而取代了他们在中亚地区的霸权,并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
阿拉伯人多次越过阿姆河袭击河中地区各国,但“当地政权多而分散”,很难团结一致来抵抗侵略者,所以只好奉送大笔的财物乞求缔结和约,但是这些做法并不顶用,阿拉伯人多次拿了钱财之后,仍然在710年占领了中亚最重要的城市撒马尔罕,四年后兵锋到达喀什,阿拉伯人在东方的扩张达到了顶峰。
749年,倭马亚王朝被推翻,起义军拥戴阿布.阿拔斯为新的哈里发,由于这个新王朝的军旗是黑色,所以唐王朝便将其称为“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局势不稳,其哈里发为了震慑百姓,不仅残忍地屠杀了倭马亚家族的大量人员,甚至连倭马亚王朝的历代哈里发的陵墓也没放过,他让人对历代哈里发的尸体加以破坏、鞭打或者焚烧,由此引发了国内的动荡,直接波及了中亚河中地区,在此驻扎的军队也发生了哗变,“昭武九姓”也趁势响应,揭竿而起。
所以说“怛罗斯之战”只是发生在两国间的局部军事冲突,事实上并没有改变当时的任何现状。而比起政治军事上的微不足道,这场战争对当时的科技和文化传播的影响更大。
这两位阿拉伯史学家还算是比较权威的,有一名萨尔图的史学家写道:“唐朝军队不堪一击,十万唐朝军队仅余几千名逃了出去,阿拉伯人在与东方大国的第一次碰撞中,以全面胜利而告终。”
从我国史书来看,当时高仙芝“领一军”出征,那么“一军”有多少?按照唐朝编制,一镇满编七千人,而高仙芝的安西都护府管辖四镇,应该共有两万八千战兵,而“一军”则包含4000人的中军、各2800人的左、右虞侯军、各2600人的右厢前军、走厢后军、左厢左军、左厢后军,所以在理论上唐军一军为2万人,但是临战时,还需配备三分之一的辅兵,那么推测高仙芝当时所带之唐军约为三万人。
再结合《旧唐书》、《唐历》、《资治通鉴》三部史书记载的2万、3万来看,“怛罗斯之战”中的唐军不会超过3万人。再从开元三年和开元二十二年牛仙客等人的军事行动来看,安西都护府执行奔袭任务,后勤所能承受的最高兵力约为1万人,即便在高仙芝时期安西都护府的实力有了加强,恐怕后勤所能承受的压力最多也在两三万之众,同时高仙芝也不可能将安西都护府的全部兵力投入到怛罗斯战场,所以怛罗斯之战中的唐军最多约有2.5万人,这已经是安西都护府出动兵力的极限。
以此来看,阿拉伯史学家们也是夸大了怛罗斯之战的战果,尤其所说之唐军人数,绝对是有水分的。
结语
纵观历朝历代,各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经营和对维护国家领土安全的理念是一致的,无数的先辈将汗水和热血洒在西域的沙漠中,这才有了维系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也有许多像高仙芝一样的将领,为了拒敌人于国门外,深入敌境与其作战,无论胜也好,败也罢,终究没有损害了中原王朝的利益,仅凭这一点,他便足以载入史册。
所以说“怛罗斯之战”中,世界双雄的第一次碰撞,其实并不值得一提,而文化经济的交流传播,才算其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