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官场生涯是怎样的他的仕途之路有多坎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5]人次
苏轼的官场生涯是怎样的?他的仕途之路有多坎坷?
苏轼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苏东坡大家都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一直被后人所追捧。苏东坡也有一颗想在仕途之路功成名就的心,但他的为官生涯却是命运多舛,期间曾多次遭贬,好不容易在宋徽宗时期大赦北还,却在途中病逝。大家一直都在研究苏东坡的文学如何如何,却忽略了他的为官之道。其实苏东坡也可以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只不过他没有因为名利放弃原则。
四、君子无“朋”
苏轼一生守正不阿,特立不群,深知正邪不两立,无论是王安石当权还是司马光执政,他都不随波逐流,他在《与杨元素书》中说:“昔之君子,惟荆(指王安石)是师;今之君子,惟温(指司马光)是随。所随不同,其为随一也”,表明这两个人都是君子,但不会任人唯亲,要保持“不随”的个性。
苏轼身正而无所畏惧,“拙于谋身,锐于报国”,赢得后人崇高的评价。
南宋孝宗说苏轼“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高明”,铮铮铁骨,浩浩丹心,真是我辈学习的道德君子。
苏轼说:“君子不恶人,也不恶于人”,其意是说君子不讨厌别人也不被人讨厌。他正是一个这样的人,胸无城府,率性坦荡,不因个人好恶或恩怨去区分好坏与恩怨,包容与大度。能够不计前嫌,与王安石朝堂上争议,私下十分友善。
当王安石二次罢相退居金陵钟山之麓,苏轼由黄州贬所又转为汝州团练副使,舟经金陵,他特意去拜访王安石,谈文说艺,相互唱和。
苏轼写有《次荆公韵四绝》,其中一首道: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王安石读了,感慨地说:“十年前后我便不厮争”,这该是怎样的君子之风。
王安石变法失败,司马光执政,为了国家大事,苏轼与司马光激烈争论,弄得十分不愉快,而私下里苏轼十分敬慕司马光的人品,欣赏他的才德。
孟子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也就是说穷困不失去大义,得意不离开道德,今天依旧焕发着活力。
苏轼一生,十分推崇陶渊明洁身自好的品质与操守,曾经写下“只渊明,是前生”的话,可见他们拥有共同精神追求与高尚的品质。
苏轼歌曰: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