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落魄诗人揭秘龚自珍的坎坷一生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5]人次
他是清朝落魄诗人,揭秘龚自珍的坎坷一生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龚自珍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小学语文课本里,若论哪首古体诗最热血?有一首清代诗歌,公认有资格与豪迈唐诗争风头——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这首只有四句的小诗,写于龚自珍罢官回家路过镇江时,本是一首送去道观的应景青词,却出手就是浓墨重彩,前两句哀叹大清朝“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催世道,后两句却是怒目圆睁,愤然仰天长啸“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中热血澎湃的情怀,自问世起,就激励了一代代有志青年。连上世纪末一部青春片里,都有台词生动调侃:“您说这龚自珍一辈子都经历了什么?写个诗都这么热血。”
不过,放在龚自珍生活的晚清年代里,发出如此热血一吼的龚自珍,在他的同僚眼里,与其说是个热血诗人,不如说,是个古怪的异类。
但大红大紫的龚自珍,在意的却不是这些诗名,却是国家隐隐的危机。当他的好友林则徐受命奔赴广东禁烟时,激动不已的龚自珍,立刻送来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以其斐然文采为林则徐打气。把正压力山大的林则徐,都看得立刻燃了:“归墟一心,足坚我心”——有你鼓劲,我非把这鸦片烟销了不可!
可龚自珍没有想到,就在送别了好友林则徐后,即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多年抨击时弊的龚自珍,竟突然被清王朝罚掉了俸禄。以《定痷先生年谱》的说法,当时的龚自珍,因为“才高动触时忌”,以至于到了家中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的地步。终于在这年春天辞官回家。多年小吏生涯,就此结束。
但他的心,却依然牵挂着老友林则徐的禁烟战场。鸦片战争爆发后,已在丹阳教书的龚自珍,毅然决定辞去教职,奔赴抗英战场。却在1841年9月26日,突然病故在丹阳。
他的去世,也成了晚清年间,一桩众说纷纭的谜。有人说是因龚自珍性格激愤,得罪了太多权贵。这才被人下毒杀害。“谋杀龚自珍”的疑团,还被写入小说《孽海花》里,清末时流传一时。但比起这些茶余饭后的谈资,龚自珍另一个独家贡献,却被长期遗忘:经营西北。
三、特殊遗作,死后救国
在清王朝许多权贵眼里,这个龚自珍是个讨厌的才子,仗着有些才华,满嘴攻击时弊,除了能写几笔诗,基本没什么实在能力。龚自珍科考时建言国事的文章,就曾被道光年间的忠臣曹振镛当场嘲笑,然后毫不留情黜落。但光绪年间的一桩大事,却终于给龚自珍正了名: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朝光绪四年(1878),晚清英雄左宗棠率领西征军,终于收复了沦陷多年的西北国土新疆。但英国俄国列强依然虎视眈眈,新疆未来该怎么办?大清朝堂上,“弃疆”的论调依然一浪高过一浪。关键时刻,四十九年前龚自珍的一篇文章,再次走入了朝野视线:《御试安边抚远疏》。
这篇文章,就是龚自珍在1829年参加会试时,写下的一篇关于治理新疆的文章。文章针对当时西北大地叛乱迭起的危机,提出了石破天惊的建议:如果清王朝只是照搬汉唐时代的经验,采取这种被动调兵的“镇守”方法,西北的叛乱将永无宁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西北大地建省,迁移内地人口入新疆屯垦,在这一百六十多万国土上,建立完备的行政机构。甚至,就连新疆十四个府州与四十个县的管理设置,他都事无巨细,一一写明。
这篇奏疏,不止是龚自珍的应试文章,更是他在国史馆修史时,苦苦思考的心得。平日里对清王朝满腹牢骚的他,却永远有一颗忧国之心。他的愤怒抨击,只因忧心太深。在国史馆的无数日夜里,他精细钻研了西北大地每一条山川河流,把每一个部落的演变都烂熟于心。终于有了这篇心血力作。只是在当时,却被大学士曹振镛以“龚自珍字太差”为由,甩手扔在一旁。
四十九年后,重新收复新疆的清王朝,面对同样问题时,终于认清了这篇奏疏的价值。1884年,龚自珍曾大力疾呼的“新疆建省”成了现实。所有的建设规划,都是以龚自珍这篇雄文为参考。自清朝中期起多次陷入叛乱风波的新疆大地,从此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时光。再也没有谁,可以把它夺走!
比起龚自珍在晚清各类野史里,常被津津乐道的“死因”“逸闻”。这一场特殊的贡献,却更当得起后人虔诚的敬重。
真正的爱国,不在多少漂亮的言语,更不是多么深情的表白,最真诚的,永远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一生忧国的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