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极人臣的明朝大臣杨宪最后为何没有善终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4]人次
位极人臣的明朝大臣杨宪,最后为何没有善终?
自古以来,情报人员都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特别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为了全面了解朝廷内部乃至全国的实际动态,都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网。这些情报人员为统治者们搜集情报,成为了统治者治理天下的重要工具。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大明王朝的情报人员,他办事干练,深得当时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从投靠朱元璋到跻身中书省左丞相之位,位极人臣,仅仅花了十四年的光景,然而,却在他上任中书省左丞相一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被处以极刑,“五牛分尸”。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就知道是谁了,没错,就是浙东集团的杨宪。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故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崭露头角
杨宪,是陕西人士,杨宪家境富裕,受过良好的教育,熟读经史。1356年,朱元璋带领大军经过一番血战终于占领了南京城,以南京这个兵家必争要地作为根据地,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夯实了基础。这时候,有一位青年才俊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打小就给地主家放牛,没有什么文化,他对文化人还是很重视的,特别是朱元璋占领南京城后,急需一批文化人来帮自己治理城池,朱元璋见杨宪能说会道,而且博学多识,于是安排杨宪掌管文书工作。杨宪作为朱元璋身边众多文书中的一员,开始并不显眼,然而有一次,朱元璋想起了好几天之前的行文,没想到杨宪居然一字不漏的给背下来了,这给朱元璋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杨宪工作起来兢兢业业,经常工作到深夜,办事效率极高,朱元璋对杨宪是赞赏有加。
进入中书省不久,便落得悲惨下场
为了制衡淮西勋贵们的势力,朱元璋原本打算把浙东集团的刘伯温放在右丞相的位置,可是刘伯温对局势看得很透彻,自知不是李善长等的对手,也不愿与他们明争暗斗,于是便告老还乡了。鉴于杨宪的出色情报特工表现,朱元璋便萌生了把杨宪安插在中书省的想法,可是没想到,杨宪到了中书省之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整日与左丞相李善长、胡惟庸勾心斗角,明争暗斗,至于为何他要与李善长、胡惟庸死磕,据史料记载,是因为李善长弹劾罢黜了自己的兄弟杨希圣,从而成了杨宪的仇人。杨宪在中书省表面对李善长是恭恭敬敬,暗地里确是想搬倒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多次向朱元璋进谗,说李善长毫无建树,不堪重用,其实在朱元璋心理,十个杨宪也比不上李善长。
杨宪的情报特工的本性,导致他的躁进,也辜负了朱元璋对他的一番期望,结果在刚上任左丞相不久,便犯了案子被诛杀了,史书上对杨宪的死因是含糊其辞,从电视剧《朱元璋中》,咱们能看出一二。杨宪治理扬州有功,大力发展扬州,向朱元璋汇报从自己的责任田里种出了很大的稻穗,朱元璋很是高兴,将那颗稻穗挂在自己书房的险要位置,还大大赏赐了杨宪。然而,胡惟庸也没闲着,到处搜集杨宪的犯罪证据,经过调查得知,那颗稻穗是杨宪从商人手里买来的,事后还将那个商人杀人灭口,胡惟庸还找到了人证。胡惟庸向朱元璋禀告了事情缘由之后,朱元璋是怒火中烧,对于杨宪滥杀无辜和欺君罔上的行径是恨之入骨,于是派人对杨宪进行审讯。杨宪哪里招架得住刑部的审讯,在见了二虎的时候,磕头如捣蒜,还对自己的罪行是全盘招供,朱元璋得知之后,都后悔自己瞎眼了,看不清杨宪的为人。
后来,朱元璋还问李善长,说杨宪为人如何,李善长对杨宪是大加表彰,其实对杨宪是恨得牙痒痒。随着杨宪罪行的败露,上奏参他的人是不计其数,于是朱元璋便让胡惟庸全权负责处死杨宪。历史上有个刑罚叫“五马分尸”,而胡惟庸开创性的使用了“五牛分尸”,不是用马,而是用牛,这也看出来了胡惟庸的可怕。牛比马的速度慢,马受惊后,很快便能将人分尸,而牛不同,行动缓慢,是慢慢将人折磨致死,会给死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就这样,升任左丞相一职不到一个月的杨宪便悲惨离世了,不禁让人唏嘘。
结语:如果杨宪在进入中书省之后,恪守本分,不忘我得与李善长、胡惟庸等争斗,而只是达到朱元璋的预期,制衡住淮西勋贵,或许杨宪将有一番大作为,凭借他这么优秀的情报特工特性,能当上娇纵跋扈锦衣卫指挥使也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