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与秦国是同源国家为什么两个国家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6]人次
赵国与秦国是同源国家,为什么两个国家的命运截然不同?
赵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战国后期,很多诸侯国都搞起来旨在实现富国强军的改革。这些改革无外乎就是多开利源和国家军国主义化,其中做的最彻底最成功的是秦国。在众多所谓改革中,赵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直是被史家津津乐道的一个。
自从三家分晋之后,赵国的军事实力一直不弱,也一直参与中原争霸。赵武灵王即位前后,赵国的形势并不好。从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到赵肃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年)的六十年间,赵曾多次兴师向中原扩张,但由于不时受到齐、魏两大国的强兵阻止,赵国南进战略一直受阻。
赵成侯时代,东方齐国和西方秦国国力强大,赵国处于两面受敌的被夹击位置,魏国又趁机侵赵,还曾攻陷邯郸。终肃侯之世,赵国已无力南进,只好在漳、滏水上修筑长城,采取守势。赵武灵王是赵肃侯的儿子,继位之初,赵国依然处于战略弱势。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赵武灵王甚至还有一次亲身微服入秦,探查敌情。赵武灵王“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己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己脱关矣。”
正在赵武灵王踌躇满志地准备执行他的袭秦灭秦大计的时候,赵国的萧墙之祸来了。赵武灵王既然已经传位给儿子太子何,但又宠爱另一个儿子公子章,差一点搞出分代郡以封公子章,分赵国为二的馊主意。最终,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这位被梁启超吹成“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的”赵武灵王竟然被饿死于沙丘,是为“沙丘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