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李鸿章建了江南制造总局为什么造了枪支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5]人次
晚清李鸿章建了江南制造总局,为什么造了枪支卖不出去?
晚清名臣李鸿章叱咤风云半个世纪,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贡献?众说纷纭。小编认为,大体有两点贡献。一是兴办洋务,二是经营外交。
尤其是兴办洋务中,李鸿章以超越时代的卓越见识,“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按照“练兵以制器为先”的思路,几乎是白手起家地为中国创建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中国近代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
这艘炮艇当然不能与西方的舰船相比,不过,总算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轮船,值得历史书浓墨重彩一笔。
1876年,江南制造局又制造出中国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
江南制造总局的生产能力也相当惊人,到19世纪末,一年可以制造子弹9万发、地雷200枚、枪支2000支。
此外,为了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江南制造局拥有专门的翻译馆。翻译馆引进并翻译了涉及工程、农学、矿学、地学、光学、医学等领域的西洋科技著作,成为我国近代科学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元素周期表,就是由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引进来的。
同时,江南制造局还建立了兵工学堂,来培养训练军事人才。
不过,总体来说,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军工产品存在品质不高的致命缺陷。这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不过关,核心技术都被西方人垄断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管理落后,还在用衙门的方式管理企业。
品质不高,卖得却很死贵。
比如,江南制造总局生产了一款林明登中针枪,存在走火等瑕疵,质量远远不如进口枪支,却比进口枪支卖得更贵。李鸿章看到这种情况,拒绝了在淮军中装备这种枪支,继续从国外购买价廉物美的洋枪洋炮。
于是,这种林明登中针枪在工厂中挤压了1万多支,无人前来领用,任由锈蚀,成了一堆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