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萧何成功的韩信为什么也因为萧何而失败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7]人次
因为萧何成功的韩信,为什么也因为萧何而失败了?
对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的丞相,历史中著名的谋士。有关他的故事后世流传许多,包括一句人人都知道的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现在用来比喻事情的成败关键全在一个人的身上。
千年发展下来,谚语留下了,背后寓意也留下了,只是它的出处却不是很多人知道。是楚汉之争时的一场战役,一次事件,因为萧何而成功,又因为萧何而失败了吗?
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本身,描写的就不是萧何,而是韩信。韩信是位奇人,汉初三杰就有他的一席之地。而这个“奇”,不仅仅在于自身能力,更在他人生路上成功过程的波折:
久而久之,一方面因为他位高权重,另一方面也是韩信自己的性格使然,有的人担心(怀疑)他会反叛,这其中就包括吕雉。
公元前196年,韩信的弟弟向吕后举报他有反心,吕后遂想请韩信入宫,而后借此机会控制住。但是想必对方一定不会就犯,于是与萧何一合计,做个局吧:她们写信给韩信道,刘邦在外地平叛胜利,回宫后宴请群臣庆祝,人人皆需要到达。
果不其然,韩信奉旨前来。这个时候他有没有怀疑吕后的动机已经不重要,因为在该说辞下,身为臣子必须去。
一进入长乐宫,从左右冲出武士,就地将韩信斩杀。这一幕在历史中真的太常见了,昔日项羽设下鸿门宴,清代康熙捉拿鳌拜,都用的这一招,精髓就是:先抓了再说,先杀了再说。
别忘了,前面说到吕后与萧何密谋设局,所以这就是所谓的败也萧何。
谚语发展千年,在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在一个特定场合,用来形容某一形式的恰当的话,可是在千年之前,却是个能人的血腥谢幕。
后记:
1.韩信死于公元前196年,刘邦死于前195年,因为是公元前纪年,所以韩信死在刘邦之前。(强调这点是因为上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后,有朋友在评论里提出了质疑)
2.韩信有没有反,我们不知道,文章也没有提及。韩信之死是不是刘邦想要的,后人也不好评价。本文全部对话,细节描写,人物关系,来自于《史记》,可是我们都知道,太史公有的时候……也喜欢写小说。
3.之前有朋友提出,韩信死的时候刘邦已经病的下不来床了,笔者表示质疑,因为在公元前197年,刘邦亲自领兵去外地平陈豨的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