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秦国为什么非要打秦国就不会妥协退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6]人次
长平之战秦国为什么非要打 秦国就不会妥协退让吗
还不知道:长平之战,秦国同样伤亡惨重,为何非要打,不能妥协退让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战国时期,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大军发生的战争。对于长平之战来说,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此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固守不战使赵国蒙羞。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于是赵王不听虞卿和蔺相如等的谏言,执意起用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在长平之战中,白起最终消灭了45万左右的赵国士卒,也即赵军在这场战役中可谓全军覆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秦军来说,也付出了25万左右的伤亡代价。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秦国同样伤亡惨重,为何非要打,不能妥协退让吗?
在长平之战之前,魏国因为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河西之战、伊阙之战、华阳之战等战役的失利,从而走向衰落。楚国在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垂沙之战、鄢郢之战等战役后难以回到巅峰,至于曾经和秦国并称为东西二帝的秦国,也在五国伐齐后一蹶不振。而就韩国和燕国来说,显然不是和秦国一个档次的诸侯国。在此基础上,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显然成为当时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诸侯国。既然如此,秦昭襄王也希望通过长平之战,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强劲的对手。不过,尽管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击败了赵括,全歼了赵国的精锐力量。可是,赵国因为根基深厚,得以在邯郸之战中扭转局面,乃至于继续成为战国后期秦国的主要对手,甚至可以说是秦国一统六国的最大阻碍。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