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两都有多少恶棍他们在天子脚下有多猖獗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4]人次
唐朝两都有多少恶棍?他们在天子脚下有多猖獗?
说起古惑仔,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的香港电影中的经典形象。他们是一群喜欢纹身、崇尚暴力的地痞流氓,常常聚集在一起干一些违法犯罪的勾当。如果你认为纹身是现代古惑仔的标志,那你就错了。
在大唐帝国最繁荣的京城,曾经长期滋生了一批地痞流氓,他们不论行为还是形象都是现代古惑仔的开山鼻祖。这些市井流氓给京城的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但又具有两面社会特征,在“恶少”与“豪侠”之间形成了一股独特的侠义文化。
京城恶少有多猖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京城是天子脚下,这里商业繁荣,人才汇集。同样也是地痞流氓大肆活动,为非作歹的地方。
唐朝两都的恶少有多猖獗呢?史料中有大量的记载。
《酉阳杂俎》:上都街肆恶少,率髧而肤札,备众物形状。恃诸军,张拳强劫,至有以蛇集酒家,捉羊胛击人者。
《新唐书》: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
这两段文字既描写了长安和洛阳地痞流氓的外貌特征,也描写了他们为非作歹的猖獗行为。
像这种专门清理恶少地痞的行动远不止此,为什么京师的恶少总是屡禁不止呢?
首先,这些地痞流氓一旦被官府追捕就会选择投身军营。既追捕困难,又将恶习带到了军营。其次许多地痞流氓都会找有权势的人作靠山,这就让他们更加无法无天。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唐朝社会有一个武侠梦。
唐代的文献史籍中,“侠少”、“雄侠”、“豪侠”等常常和恶少无赖等流氓相提并论。从秦汉以来,“恶少”就有“游侠”的含义,南北朝时的无赖又和“轻侠”难以区分。
“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
唐朝人崇尚侠义精神,在侠的世界就是嗜杀好武。这种精神原本就与法律条框背道而驰,而流氓恶霸身上的勇武与这种大丈夫气概非常符合。
大诗人李白希望能获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绝技。杜甫盼望能“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就连唐玄宗年轻也学者侠士,一马轻戎,闯进富家子弟的酒宴中抢酒豪饮。
每当社会动荡,天下大乱,侠士总是闻风而起号令一方。在唐代,以侠自居但并不真正做武侠的人有很多,几乎成为时髦的标签,这是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在中唐之后,还兴起了许多豪侠传奇小说。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巾帼女侠士形象。例如《聂隐娘传》、《红线传》、《虬髯客传》等。描绘出一个个光彩夺目的侠女形象。
因此,唐朝政府是禁止镇压侠,而是以道义情欲收买侠,希望能改造他们为我所用。
唐朝许多著名人物年轻时都有过做恶少的经历。唐初功勋大将李勣自称年少就是个无赖,稍有不快逢人就杀。但他最后改过自新成为上阵杀敌的大将。
因此,唐朝民间社会非常推崇侠义。尽管他们饱受流氓恶霸的欺凌,仍盼望能有狭义者能为他们惩奸除恶,维护公正道义。反而助长了地痞流浪恶霸的滋生。
结语
武侠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但这种豪气仗义的精神却给唐人的心理留下了深深烙印。武侠中目无法纪,犯上作乱的流氓习气,虽然一度被人们视作英雄偶像风范,但它无法真正的救苦救难。所以,侠士只能停留在武侠小说与传奇小说的文学作品之中。如果把它放在现实,它也许可以转为人格道义的力量,但更多的会沦为一种危害社会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