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6]人次
在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在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我国自汉代到明清,长期实行银两制,即以银子的重量计值,直到1933年“废两改元”后正式消失(但民间仍沿用)。不过,银两虽然是主要货币单位,但直到明清时期才成为市场流通货币,而此前则主要作为大宗货物结算货币,百姓通常以铜钱为主。那么,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由于历朝历代经济发展程度和白银保有量等原因影响,其实并不固定。
唐朝:白银数量稀少,价值相对较高
唐朝作为历史上极为强盛的朝代,经济已经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货物流通较为频繁,但由于白银保有量相对后世较少,因此这一时期的白银从购买力来讲,那是相当值钱。
根据清朝军机处档案的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也就是说,此时一两白银只能买到0.68石米,以每石合70公斤计算,此时的一两白银只值183.74元左右。
综上所述,从两汉到明清,随着白银保有量从少到多,白银的价值普遍成下降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不过,从以上白银价值来看,电视剧和小说中人们吃顿饭便动辄花费数量白银,这种情况显然不太真实,例如《射雕英雄传》中,按照以上换算标准,郭靖一顿饭就花了上万块,这简直就是进了黑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