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与西汉对峙期间匈奴面临着哪些困难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点击:[16]人次
匈奴与西汉对峙期间,匈奴面临着哪些困难?
秦末汉初,游牧民族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在汉武帝前期,匈奴被汉军击败,退出漠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征和三年后,武帝实行罢战养民的国策。没有汉军进逼的压力,匈奴内部积压已久的矛盾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匈奴的衰弱和分裂。
2. 战略重地的丢失
阴山紧靠汉朝边郡,具有地缘优势,是草原经济与农业经济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区域,同时还是匈奴的经济重心和战略要地。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匈奴遭遇自然灾害时,可以在阴山狩猎,渡过难关,山中草木亦可“治作弓矢”。
阴山的失去使匈奴在与汉朝的对抗逐渐陷入被动,在匈奴人眼中,阴山是他们的粮仓、武库和长城。正因为如此,“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三、自然灾害对游牧经济的影响
“游牧经济具有游动性、均衡性、分散性和脆弱性等特征。经济状况时好时坏,暴起暴落。不稳定性几乎成了游牧生产和生活的规律。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季节的变换都会影响游牧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史记》《汉书》载西汉时匈奴遭受自然灾害导致人畜死伤严重的情况有5次。
甚至不需要很明显的气候变化,即便是正常年份,因战争或者其他事情耽误,“牧民如果没有在入冬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都会让畜群难以熬过艰苦的寒冬,更严重的是在第二年的初春,畜群的繁殖会受很大的影响。在游牧地区险恶多变的环境中,畜产可能在一夕之间损失殆尽。游牧生活太多的变化、特例与危机,都体现出草原游牧经济的脆弱性”。
要是在远离驻地的区域遇到气温骤降或者暴风雪的情况,人类几乎很难幸免于难。壶衍鞮单于在本始三年便经历了这样的遭遇。“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几十年的汉匈战争使匈奴损失了大量的人口,经济发展停滞。
结语
经过匈奴多年的内耗,征和三年,汉军不复出,外部压力的缓减,反让匈奴内部积压已久的矛盾集中爆发。匈奴政局逐渐失控,最后陷入内乱,而难以预测的天灾和人祸同时降临,使这个称雄草原的霸主,一步步走向衰弱,渐渐地学会了与中原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