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文化素质

预防接种的抢救方法有哪些儿童需要预防接种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7日    点击:[25]人次

预防接种的抢救方法有哪些 儿童需要预防接种哪些一类疫苗

一、预防接种有哪些抢救方法

预防接种抢救在预防接种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并同时通知当地急救中心或协作医院,做好病员移运和急救工作。

立即停止疫苗的注射,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为0.33ml1/3支。如体重不明,用量为2岁以下0.0625ml1/16岁0.125ml1/8支,5—11岁0.25ml1/4支,11岁以上0.33ml1/3—1/23、用肾上腺素15—30分钟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肾上腺素1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成人10mg,儿童5mg或每次0.1—0.3mg/kg,稀释于10GS10ml静注;儿童可用阿托品0.03mg/kg/次,或654-2针0.3—1mg/kg/次,稀释于10GS或生理盐水中静注,必要时每隔15-30分钟后重复应用至病情稳定,为阻止组胺释放,可给予氢化可的松成人每次300—500mg,儿童每次4—8mg/kg,稀释于5—10GS滴。并补充血容量扩容,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快速滴如心跳已停止,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方法,早期均可用热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化脓性脓肿可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脓肿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晕厥(晕针):接种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而造成暂时性脑贫血,引起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等情况下易发生,多数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发生,轻者有心慌、恶心、手足发冷、发麻等,经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严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跳缓慢、脉搏无力、血压下降伴失去知觉,数十秒至数分钟清醒。处理方法,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口服糖水,亦可针刺人中等穴位。如仍未见好转者应送医院抢救治疗。

二、儿童需要预防接种的一类疫苗有哪些

宝宝从出生后至12岁,都要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疫苗接种的种类很多,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百白破疫苗等。按照疫苗接种时间表,具体疫苗接种时间为: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

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岁:乙脑疫苗—初种;

1.5至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加强;乙脑疫苗—加强;甲肝疫苗;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针(也可用A+C群流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6岁:麻疹疫苗—加强针;白破二联疫苗—加强针;乙脑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四针;

12岁:卡介苗—加强针。

新生儿从出生到18个月龄之内,是接种疫苗的“密集期”,在这期间,家长平均每隔一个月就要带自己的孩子去相关单位接种一次疫苗。6周岁之前,儿童需要注射的计划免疫疫苗有24次之多。

三、预防接种会出现的异常反应有哪些

宝宝接种疫苗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能会发生。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如果出现低烧、头痛、轻度腹泻、偶尔有皮疹,往往在2-3天内可自行消失,是正常的反应,不用担心。但如果出现的是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和晕厥等症状,被称为疫苗接种异常反应,需要采取紧急对症处理措施。

1、过敏性皮疹

过敏性皮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皮疹大小不等、呈淡红或深色皮疹。一般在宝宝接种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

2、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疹或出血点,大小不一,伴有关节发热、肿、痛,有时出现消化道过敏症状。一般在宝宝接种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

3、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体征。一般注射后几分钟即出现。

4、晕厥

晕厥的主要症状为轻者心慌、虚弱、四肢发冷、恶心欲吐,短时可恢复;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四肢冰凉、甚至昏迷。

为了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必须规范预防接种服务。

四、预防接种的一般注意事项有哪些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1、带好证件。

接种疫苗时,爸妈需要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这是宝宝接种疫苗的身份证明。当以后您为宝宝在办理入托、入学时都需要查验。

2、和医生好好谈谈。

如果有什么禁忌症和慎用症,让医生准确地知道,以便保护好宝宝的安全,防止宝宝对某种物质过敏,误打疫苗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3、给宝宝洗澡。

准备接种前一天给宝宝洗澡,把身上的脏东西都洗掉。接种疫苗的当天,最好给宝宝穿清洁宽松的棉质衣服,便于医生施种。

4、特殊情况需暂缓接种。

如果小宝宝有不适,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病、皮肤敏感者等需要暂缓接种。

5、及时按住针口。

接种注射疫苗后应当用棉签按住针眼几分钟,不出血时方可拿开棉签,不可揉搓接种部位。

6、接种疫苗后休息30分钟再离开。

宝宝接种完疫苗以后不要马上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三十分钟左右,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

7、多休息多喝水。

接种后让宝宝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触发其它疾病。

8、接种疫苗后当天不要洗澡。

接种疫苗的当天不要给宝宝洗澡,但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9、不同疫苗的注意事项。

口服脊灰疫苗后半小时内不能进食任何温、热的食物或饮品。接种百白破疫苗后若接种部位出现硬结,可在接种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热敷以帮助硬结消退。

10、接种疫苗后会有轻微反应。

接种疫苗后如果宝宝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烦躁、哭闹的现象,不必担心,这些反应一般几天内会自动消失。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就应该立刻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中国宽带杂志社官网

赢未来官网

长江丛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