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生活小常识教案大班中国美食之识字课参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6日 点击:[14]人次
教学内容
中国美食(识字课)
科目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教材简析
本课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中,主要包括“艹”、“火”、“灬”三个偏旁。美食包括七种菜肴和四种主食。以图片配汉字的方式呈现菜肴名,以列举的方式呈现主食名。让学生在识菜名的同时又能了解制作方法、理解字义,一举多得。本课出现的美食均为生活中常见的,利于学生自主朗读以及识记与美食相关的形声字,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并且让学生能说出更多家乡的美食。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菠、煎”等1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烤、炒”三个字。
2.能运用部首查字法理解字义,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3.能说出“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教学重点、难点
1.随文识记生字,能说出用“烤、烧、炸”等烹饪方法制作的菜名。
2.能够正确书写“烧、烤、炒”及了解汉字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学情分析
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比较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本课采用一个情境贯穿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也能对熟悉的事物有所感悟,而课文中出现的美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经验,鼓励学生亲手制作简单的美食,对烹饪方式有初步了解,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
激发兴趣
1.快乐大回放:视频播放学生课前制作美食体验活动。(学生说一说视频里出现的美食有哪些?)
2.板书课题,给“美”组词,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
在课前将部分与烹饪方式有关的生字学习融入生活中进行前置性学习,巧妙地减轻了本课识字量大的问题。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过渡语:老师已经准备好满满一桌美食了,这些美食你都认识吗?
初读课文,借助图片和拼音,把美食的名字读准确,遇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齐读课文。设计理念
初步感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词语,初步理解文本内容,积累语言。
三、
走进文本
随文识字
认菜名过渡语:每道菜里都有烹饪方法,请你在菜单中找出来,圈一圈。
1.学习烹饪方法的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表示烹饪方法的生字。
(2)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生字。
(3)读准多音字“炸”。
①出示“炸”的两种读音、两种意思,学生根据意思选择“炸”在课文中的读音。
②巩固练习,拓展练读词语。
爆炸 炸鱼 轰炸 油炸 炸鸡腿 炸药
(4)对烹饪方法的生字进行归类,说出归类的依据,明白“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都和什么有关。
(5)微课“四点底”的演变过程,进一步体会“四点底”为什么和火有关。
(6)出示三组生字,用部首查字法查“烫、煲”,验证火字底与火的关系。
(7)出示表示烹饪方式的生字及食材照片,说说制作哪些食物需要用到这些烹饪方法。
(8)把烹饪方式放回菜名里再读菜名。
①教师范读,重读烹饪方法。
②小组合作讨论,练读。
③全班展示交流。
2.学习食材中的生字
(1)自由认读食材。
(2)指名读食材,提示“豆腐”“茄子”“蘑菇”等轻声字。
(3)学生自己说难记字,交流记字方法。
预设:腐:加一加的方法
(4)识记“粥”和“酱”
粥:微课“‘粥’的演变”,字理识字
酱:拓展酱的种类,联系生活识字
(5)归类识字“蘑菇”、“菠菜”、“茄子”,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识记。
(二)趣读菜名
过渡语:我们会读菜名了,怎么样把它读得有趣呢?2.小组内练习报菜名,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理念
识字是小学一二年级的重点,采取集中识字的方式,有利于解决本课识字量较大的问题,结合学生自身做菜体验以及课后习题巩固了学生对烹饪方法的认识,并且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利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四、
拓展延伸
介绍美食
引导发现文中的美食有哪些是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家乡美食宣讲员”,学生介绍家乡美食。
(1)小组交流家乡美食(2)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
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促进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五、
抓住要点
指导书写
1.出示“炒”“烤”“烧”。
生观察交流书写要点。师范写。生练习写字,展示作品,评价。设计理念
写字教学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来说,发现一类字的特点、写好一组字是教学的重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