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生活常识百家号再看百家讲坛之后全是对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6日 点击:[16]人次
《百家讲坛》可以说是央视出品的精品之作,对于一些文史类爱好者,9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是每晚上都要守着看的节目,也常常感慨,我们普通人也是有生活向导的。当然,它也让我们见证了知识的无边界感,也是最容易获得的有力量的工具,如今在全媒体发达的今天,剩下的也是怀念和碎片化阅读了。
《百家讲坛》开设于2001年,而真正产生影响力确实在电视作为普及性的家用电器时代,如今也仍然在坚持。在电视广告盛行的年代,其实也是人们对知识特别渴求的时代,电视作为人们低成本了解世界的窗口,自然是重要的了,而中央电视台的这档节目,又汇聚了众多大师,比如易中天,于丹,王立群,曾仕强,钱文忠,余秋雨,刘心武,孔庆东等文化名人,他们都是新千年之前学成之后对我们影响较大的文化名人。
而很多时候,他们在讲坛之上在讲解文学知识的同时,更是透露着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年纪还小的我们虽然记下,但是却没能明白其中深意。现如今,却是句句在理,不禁重读。
比如曾仕强先生在讲解易经时,就常提到我们要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讲到胡雪岩时又强调德行定终生,“人要走运的前兆是,失业、离婚、穷苦、破产、焦虑、孤单、被排挤、被轻视、被背叛、被伤害。物极必反,你的人生巅峰,马上就要到了。”所以请大家记住这些话,这些可谓是他对人生预言的解读了。
而从《百家讲坛》走出来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还属易中天先生了,而且他讲述的是知识分子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他其中参悟的一些做人处事原则,仔细研读,莫不帮助。喜欢看三国的人对他都有或多或少的好感。比如他讲到官渡之战时,袁绍就是个华而不实的摆谱的人,所以终究也是没能成大事。四世三公又如何,还不是最终让官宦之家的曹操平定。
再如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说的,大家要记住,真正关心你的人是非常少的,不要抱怨这件事情,这是人性的弱点,很多人是只看结果不问原因的。你没有证明自己有才华,谁会收留你呢?他还谈到,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因为故事的荒谬可以是滑稽,而人生的荒谬其实很残酷。而再优秀的人才,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最大效用,所以,一个人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看他在什么样的平台。
而于丹教授的语言又颇为受用。她说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法则是建立个人品牌,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钱。试想,在全媒体异常发达的今天,那些喊得出来的名字,哪一个不是自带流量呢?生命无常,有些人猝不及防地就阴阳两隔了,但有些人,却是从容地瞩望着自己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尽头。再如,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而成功的职业,并不是你心中的理想,就像马云一样,他那么成功,但是最后却没有继续走下去。
余秋雨先生是上世纪末的文化名人,他的文字深邃而悠远,而且他的名气并非是世俗的。可以说,谈到文学,他很多时候是一些追求文艺的青年心中的一处丰碑,他说,人生如戏,角色早就定了,有人永远是打手,有人却一直在挨打。如果忘记善良和仁慈,只一味与别人争争夺成功,那才是真正的平庸。再小的个子,也能让沙漠留下长长的影子,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叹息。试想,曾经村里的求学少年,在往后人生发展的旅途中不尽如人意,也不禁让邻里遗憾。而在说到阅读时,他说道,阅读最大的理由,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天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以上就是小编最为敬重的百家讲坛中的大师或者名人,而尤其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又着重推崇余秋雨先生,所以配图都比别人多了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