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新闻搜索

小湘生活常识急救知识知多少收下锦囊432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4]人次

作者:刘方钰、张洛嘉、邱琳、夏国梁、章渊维扬、谢梦寒

责编:崔鑫丰、杨依莎、王恋

患有心脏病的老人突发心梗,因心肺复苏不及时错过黄金救援时间;被救上岸的孩子,却因没有被正确实施人工呼吸而不幸夭折;过度饮酒的大学生,因未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而窒息……据相关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各种意外伤害死亡,在处理紧急危重病人时,传统救护方式凸显不足,没有急救技能的人对此常常一筹莫展。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

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具体急救知识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我校开设了相关课程,而且在特定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会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医疗急救义务培训。那我们湘大学生对急救知识到底“知”多少呢?

带着这个问题,小湘针对我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以“医学急救知多少”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大家了解基本的医学急救常识和急救方法,然而当面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操作性强的急救知识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针对此情况,为了向大家科普急救知识,小湘有幸邀请到了校医院的谭院长和杨主任,让两位专家来为我们上一堂有趣的医疗急救知识科普课,接下来就跟着小湘一起去学习学习吧!

一、“急救”小课堂

1、溺水、呼吸心跳骤停怎么办?——“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首先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判断呼吸、心跳停止),迅速将其平躺,清除其口腔内的异物,然后开始按压患者胸部,随后进行人工呼吸,两者交替进行。

2、异物卡住怎么办?——“海姆利克急救法”记心中

当人被异物卡住时,我们应当采用“海姆利克急救法”,即双手抱成一个拳,挤压患者腹部,且其具体操作还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醉酒呕吐怎么办?——“侧卧”睡眠是关键

醉酒后平躺,其呕吐物易积压在喉管口,造成窒息,为避免这种情况,应让醉酒者侧躺。

4、“不省人事”(癫痫、低血糖)又该如何是好?——先判断,再施救!

生活中突然晕倒的病人,常见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①如果口吐白沫,白眼上翻可判断为是癫痫,这种情况可以用一根木棍之类硬的东西让其咬住,防止犯病时患者把自己的舌头咬坏。

②如果因“饿”突然晕倒,可判断为是低血糖,把任何含糖的食物给患者吃下去就可以缓解情况。

二、进入雷区,请小心驾驶!

急救知识要掌握,急救响雷不要踩。小湘带你来扫三个“雷”,进入雷区,请小心驾驶!

①扫“雷”一:

对于一些烫伤或烧伤,我们很多人是这样处理的:牙膏、酱油、肥皂水等乱抹一通,然而,面积小还好,如若创面较大,很有可能会出现感染、溃疡、组织坏死,那这可怎么办?

先用流动的冷水冲洗进行降温。如果伤口不重,则进行涂抹烧伤膏进行治疗,有水泡需先用针将水泡戳破。伤口严重的应到医院进行治疗。

小伙伴们这下知道烧烫烧后该怎么办了吧?

②扫“雷”二:

吃饭的时候被鱼刺卡住了,大家可能习惯喝醋或者吃一块饭团,但是,这是不恰当的,一起来看看正确的方法吧。

首先对于鱼刺卡喉位置较浅的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低下头,轻轻咳嗽;

(2)如果施救者在手电筒照射下能看到卡住的鱼刺,可用长镊子将鱼刺谨慎取出,即使鱼刺已取出,也应及时去往医院就诊。

而对于鱼刺卡喉位置较深的患者,就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由专业医生通过喉镜、食管镜、食管钡餐透视检查后,再将鱼刺取出。

③扫“雷”三:

流鼻血时我们习惯往后仰,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鼻腔和口腔是相通的,如果仰头,血会流入口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双手捏住鼻翼微微低头。

三、医师嘱托记心中

这里还有两则来自谭院长的温馨提醒,大家记得查收哦~

第一则:

“近期我们接诊了比较多的腹泻病例,请大家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相比外面的食物,食堂应该更加卫生,因为我们的管理更加严格,建议大家尽量去食堂用餐。另外许多同学吃的比较杂也是导致腹泻的一个原因。”

第二则:

“同学们近期会接种新冠疫苗,关于一些疫苗接种的基本常识还是要熟悉的。在接种前,应如实并且详细告知医生健康状况,此点非常重要。因为作为接种疫苗的个体而言,不能够全面判断是否能够接种疫苗。应告知医生是否有慢性病史以及用药情况等,由接种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后应在现场留观30分钟,未发生不适症状后才可以离开现场。接种部位当天不要沾水,应注意休息、清淡饮食;此外需要注意,有急性病或处于急性感染期的患者不宜接种疫苗,如发烧、感冒等常见疾病。”

同学们,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家还是要谨遵医嘱哦!

最后,谭院长殷殷叮嘱道:“我看到由学校组织的相关急救培训,大家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学习和实践医学急救知识。尤其是上了医学课的同学,要把所学知识辐射出去,提高身边人的健康指数。如果每一个人都重视医疗急救知识学习和宣传,我们中国人在急救和健康方面会取得很大进步。”

小湘希望大家在上了专家的这堂医疗急救课之后,能够把这些“干货”都打包,在未来的日子里用这些知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大家一定要记住:急救学到家,健康你我他!

电子制作杂志社

内燃机与配件杂志

康颐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