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生活常识大全图解春节健康科普丨临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4]人次
冬季本来就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眼下春节在即,年味渐浓,伴随着应酬增多、生活方式改变等等,极易诱发心血管等疾病。团圆需要以健康为底色,在享受新年气氛的同时,请收下这份保持健康、预防慢性病的“新春祝福”!
春节期间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诱因
寒冷
冬季气温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空气干燥,会造成血管骤然收缩,变硬变脆,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堵塞,引发脑出血、脑梗塞。
情绪
春节团聚用餐、饮酒、娱乐等活动,情绪引起血压波动大,会导致心跳加速、血压波动。容易引发高血压、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饮食
春节期间进食较多,吃得过咸过油容易导致血压升高,会使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在短时间内升高,还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等。
运动
大部分人在冬季寒冷的自然条件下运动量减少,从而排汗减少,水分摄入减少,容易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诱发血栓性疾病。
严守“6防”
安心过春节
注意防寒保暖
春节期间气温会有变,心脑血管患者对天气的适应性较差,特别是寒冷的天气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极易发生脑出血、脑梗塞等中风并发症。所以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合理饮食
新春佳节,阖家团聚,面对各类美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须谨慎吃喝,注意饮食均衡、总量控制、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以清淡为宜,忌食粗纤维多、硬而不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过甜、过咸、过冷、过热及辛辣的食物。同时注意多喝水以稀释血液,预防心肌梗塞和中风。
控制好情绪
亲友聚会把酒言欢,往往容易造成情绪激动。大喜大悲等情绪波动是引发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人在大怒或大喜时,肾上腺分泌增加,血管收缩,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容易造成心脏负荷加重、冠状动脉痉挛。
因此,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把“过节当做平日过”,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
保证充足的睡眠
新春佳节走亲访友,一些中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晨起早、入睡晚,不能保证正常的休息,倦怠乏力等症状也会凸显,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中老年朋友过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维持正常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按平时的作息来安排各项活动,尽量不熬夜。
遵医嘱服药,莫中断
春节期间,作息不规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坚持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抗凝、抗血栓、调脂等药物,保持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在正常范围。千万不要因为事务繁多而忘记吃药或擅自改变用药剂量,以免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编辑:王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