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生活常识差异的原因穿越中美揭秘差距真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3]人次
黄裳是一位年轻的士兵,他被征调为第二批译员,成为美国军队的翻译官。最初,他被派往印度兰伽的美国战车学校,教授学员如何驾驶坦克。那里的条件极其艰苦,他们不得不在高温下给坦克加油,这个过程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爆炸。在与中美两国军人的接触中,黄裳亲眼目睹了两国在物质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差距,这让他感到非常感慨。然而,这并不是他唯一的经历,类似的事件在之前也发生过。在1940年,黄裳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并转到重庆交通大学。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本宣战。接下来的一年,中国战区成立,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援助,中美开始合作打通中印公路进行联合作战。由于当时驻滇的美军人数达到数万人,并且在昆明有50个美军招待所,但由于缺乏翻译人员,士兵们很难与前线敌人交流。因此,教育部于1941年和1943年发布文告,要求将高校的三、四年级外语系学生选派为翻译员。
这些学生被派往印度和缅甸等地,也有的留在云南。1944年,国民党政府发布命令,从几所著名大学征召应届毕业生充当翻译员。要求所有英语程度优良、体检合格的男生,必须无条件服从政府征调,服役期为两年。这就是所谓的“五千译员”,黄裳就是其中的一员。黄裳的任务是在1943年至1946年担任美军翻译官,他的职务是少校。黄裳所在的交通大学被誉为中国的“M.I.T.”(麻省理工),被认为是稀有的人才。因此,他被派往印度兰伽的美国战车学校,教学员们如何驾驶坦克。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每天要工作8小时,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坐吉普车去距离5英里外的场地。那里满是黄沙,汽油的味道扑鼻而来。在晴天时,他们要在炎热的太阳下工作,有时还要坐在温度高达100摄氏度左右的坦克里。下雨的时候,地面泥泞不堪,雨衣毫无用处,他们往往弄得浑身湿透,沾满泥浆才能返回。
有一次,黄裳开着坦克,在崎岖的驾驶场上来回穿梭,就像船在大海上航行一样,他自己觉得很有趣,但是与他同车的其他人却被吓坏了,以为车子要翻了。给坦克加油是最危险、最艰苦的工作。黄裳回忆道:“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伽兰的加油站度过的那些日子。中午12点,炎热的太阳会把你的皮肤晒焦……在这种情况下给坦克加油,稍有火花就会引发爆炸,整个地方都会被炸成粉末。我们要同时监视着十辆坦克,而油罐上面涌出的蓝色汽油蒸汽使学员们必须用灭火器熄灭(发动机),不能用金属敲击任何坦克部件。学员们会站在车上,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横放的油管砍下头颅。他们非常大意,我们不得不在100多度的温度下,在滚滚的黄尘和浓重的汽油味中奔跑,在如雷的坦克引擎声中尽全力地喊叫。这样的一个小时过后,回去后我们会感到无力和疲倦,动弹不得。”经历了三个月的炙热阳光和灰尘,当黄裳等人接到命令,战车学校结束,改为汽车学校时,他们感到非常开心。
因为在加尔各达有一万多辆卡车需要运往中国,但驾驶员的数量非常短缺。于是,黄裳又变成了汽车教员,教西北和昆明的学生关于驾驶和保养汽车的常识。作为一名翻译官和教练员,黄裳的军旅生活可谓多姿多彩。黄裳后来被调到昆明、桂林和贵阳等地,继续担任翻译官,与中美两国的军人交往。他亲眼目睹了两国在物质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差距,这让他感到非常感慨。根据《剑桥中华民国简史》的记载,一个美国士兵在中国的花费相当于500个中国士兵的花费。中美两国军人的待遇是天差地别的:美军吃着黄油饼干、罐装牛肉和巧克力,而中国译员则只能吃馒头和咸菜,喝粗茶淡饭;美军穿着毛料制服和皮靴,而中国译员只能穿布衣和布鞋;他们的居住条件也相差悬殊。黄裳专门写了一本书《关于美国兵》,详细描述了这些差距。国民党军队的长官们过着奢华的生活,放荡无度,他们不仅大量扣留军饷和军用物资,还敛财致富,简直是无法容忍的。
当新六军胜利回国时,美方给中国士兵每人发放了两套Q.D.呢制服,但中国的将军们却说:“如果给你们,一穿就会变旧。”他们故意不发放。士兵们只能穿着英国卡叽的衣服回到祖国。当美军在桂林撤守前夜,交代中国的城防军官,必要时要烧毁整个总部大楼,并留下足够的汽油。但是一旦美军离开,这些汽油就落到了商人手中。曾经有一个时期,中国派出高级军官去印度兰伽接受美军训练。这些将校刚到时,洋人对他们非常尊敬,但是没过多久,他们的形象就发生了改变。原来,这些高级军官每人带了大量法币,他们走在街上,用不熟练的英文大声喊道:“我是将军,我有很多钱。”由于印度的物价非常便宜,这些人就趁机大肆购买,手表、呢料、万利刀片……什么都买,最后甚至把印度的合作社清空了。这件事震惊了加尔各答。英国的军官合作社宣布,中国军官不得在此购物。这些军官后来把这些物品带回国内,高价出售,从中大发横财。
当美国士兵得知这件事后,非常愤怒,提出了抗议。当黄裳向美国士兵提到中国将军时,他们总是用一个字来形容:狗屁。综上所述,黄裳作为一名译员和士兵有着丰富的军旅经历。他在与中美两国军人的交往中,亲眼见证了两国之间巨大的物质和文化差距,这让他深感震撼。虽然他在军队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不公平待遇,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为国家的抗战事业做出贡献。评价一:这个故事很真实,描述了战争时期中国军人的艰苦生活和与美军的差距,让人深感震撼。评价二:黄裳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人,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为国家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评价三:这个故事让人反思战争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让人感慨不已,希望我们能珍惜和平,共同努力建设美好的未来。总之,黄裳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要坚持不懈,勇敢前行。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和平,不断努力,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是否还有像黄裳一样勇敢坚定的人,愿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牺牲和贡献?请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