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杂交苜蓿

一本书读懂生活中的常识读懂一本书帮你赶走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4]人次

文/尹翕

图/网络

有一个人,买了三本书,花了一百多块钱。他把三本书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制作成课程,讲一次课可以挣5000-10000块钱。

靠着三本书撑起一门课程,而且投入产出比这么高,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这是樊登的真实经历,而且他的这个课程至少已经讲了十年。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在《读懂一本书》里可以找到答案。

作者樊登曾担任过央视《实话实说》节目的主持人,现在是拥有2200万会员,帮助3亿人养成读书习惯的"樊登读书"创始人。

书里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如何用讲书的方式,真正读懂一本书,帮助你摆脱知识焦虑,提升自我价值。

一、为什么要学习讲书很多人读书,常常看完就忘,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帮助,不知不觉陷入知识焦虑,让自己痛苦迷茫。

这要说到两种学习方法。

1,观光式学习,它的特点是"打卡",表面上看你学了知识,结果却是学得快,忘得更快。

这就像是观光旅游,你到了一个城市,跟着旅行团去各个景点"打卡",逛了一下。行程结束了,你除了知道几个景区,整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却不一定了解。

2,浸入式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方式。

比如,同样是到一个城市,你可以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每天看看当地的人喜欢做什么,吃什么,你也可以跟着品尝感受一下。再到各个景点,不同的地方走走看看。这样你就不光是到过这个地方,更重要的是了解到当地的风土风貌。

讲书就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浸入式学习。

当你把看过书的内容讲出来,说给身边的人听,讲给自己听,你会主动思考,我要讲些什么内容?怎么组织讲稿?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大脑储备更多的知识,在讲书的过程中做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通过不断地积累,刻意练习,让大脑里的神经元建立起连接,不光能提高你的记忆力,记住书中的内容,还能让你的整个大脑变得更强健,不再陷入知识焦虑的漩涡,甚至可以像作者一样讲给有需要的人听,获得知识变现。

二、如何读懂一本书想要讲书,你首先要学会如何读懂一本书。

无论是带着目的读书,还是没有目的只享受沉浸书本的快乐,我们都需要弄明白这几个问题。

1,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使命。作者想给读者传递出什么意义?想要解决哪些问题?

比如孔子的《论语》,虽然通篇都是学生跟老师的对话,其实它要解决的是一个人怎么安身立命的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去看书,你就知道书里那些对话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处理好家庭关系,职场关系,朋友关系,和自己内心关系的方法。

2,熟悉书的写作背景

不是所有的书都有写作背景,如果有,我们一定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价值。

在写作背景里,我们可以找到书的主题,哪些机构曾做过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了解书的背景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书的意义。

3,找到最有价值的部分

最有价值的部分,有些体现在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比如工具类的书籍就是寻找解决方法。

也有一些体现在故事是怎么发生的,转折、变化的过程是什么。

比如我们都熟悉的《西游记》,它的主题是普度众生,然后通过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大乘佛法普度众生来展开。

书中一个个精彩故事的发生,转变就是它有价值的部分。

4,重视结尾总结,价值升华的部分

一本书的结构通常是先定义问题,接着解释清楚背景,然后是解决方案的论证过程,在书的最后一部分进行价值升华。

比如《论语》可以概括出很多种主题,有人用来阐述家庭关系,有人用来论证职场关系,有人拿来治理国家,还有人用来论证心理学问题。

因此,"我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就在于它的主题是宽泛的,是普适性的。"这一句总结性的话就是对书的价值升华。

价值升华的部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本书。

三、如何组织一个讲稿组织讲稿需要对书籍内容再创作,可以使用书中的精彩内容,但是引用最好不要超过原文的10%。

在不改变作者的观点,尊重原书的前提下,用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把观点或者深奥的道理讲清楚,让书变得更容易被听众理解和接受。

1,构建坡道。

构建坡道就是讲稿的开篇,可以用精彩的故事,案例,颠覆性的新知识,和生活场景等方式代入,目的是从一开始就能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继续听下去,同时引出接下来要讲的这本书。

作者在讲《掌控谈话》时,就是使用书里的事例作为讲稿的开篇,构建坡道。

"有些谈话,你不得不掌控"。比如书里的谈判专家,在处理人质事件时,几乎每次都能把赎金从30万美元谈到5000美元,成功率超过90%。其实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充满谈判行为的场景,虽然严峻程度不同,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掌握谈话》里的方法。

2,论述背景

把坡道讲完之后,接着要论述背景。

可以是作者背景介绍,或者是学术讨论的现状,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例如《掌握谈话》这本书,是一位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谈判专家写的,作者开篇的坡道是"有些谈话,你不得不掌控",接着介绍关于谈话的基本特征。

3,讲稿的正文部分

这是讲稿的重点,提炼出书里的精华,用实验数据或者故事案例,进行充分论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要把有价值的素材放在前面,对同类内容归纳合并,做好取舍。

比如《心流》这本书提到心流在很多方面的应用和体现,有些内容是重复的,作者就从中提炼出一条主线,把同类内容做了合并和取舍。

4,讲稿的结尾。

俗话说,写文章要做到凤头豹尾。讲稿的结尾也一样非常重要。

作者说自己特别喜欢前后呼应的结尾方式。

他在讲《列奥纳多·达·芬奇传》时,开篇提到了啄木鸟的舌头,然后留了一个悬念,直到了讲书的结尾才解开谜底,告诉大家啄木鸟的舌头是旋转着插进鼻孔。

表面上看,作者用啄木鸟的舌头做为讲书的开篇和结尾,跟所讲的书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却契合了书的主题"纯粹求知的乐趣",同时又在结尾升华了这本书的内涵。

讲书的结尾也可以使用总结,有感召力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人听完你的讲书后,不仅了解了书的内容,还有种马上想要开始实践的冲动。

四,结语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是知道的越多,我们越会感觉焦虑、迷茫、和脆弱,好像陷入了求知的怪圈。

这是因为你吸收的大多是碎片化的信息,而读书却是人类反脆弱,走出迷茫特别好的方法。

不需要高额的学区房,没有天价的课时费,只要几十块钱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始学习。关于爱情,婚姻,升职加薪,创业等等,生活中让你困惑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好书,找到解决的出口和办法。

只是,一个人看书,很容易陷入被动阅读,要么看不进去,要么看完就忘。

如果你想要把读过的书转化成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变被动阅读为主动学习,讲书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式。

作者说:每一本书都自带密码,用讲书的形式,解开一道道密码,成为书籍的解密人,未来你得到的会远远超过金钱。

通过讲解一本书,你不仅可以把书上的知识内化吸收,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练就强大的自学能力,快速成长,走出知识焦虑,你还可以把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引领大家共同进步。

相信,未来的你终将收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尹翕:读好书,写好文,过好生活,陪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喜欢记得点赞关注,感谢@尹翕

模型世界官网

山西农经

智库时代杂志社

品牌研究版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