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误区须知日常生活常识生活中有哪些常见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4]人次
今天是9月25日,也是第15个“世界药师日”。这是一个由国际药学联合会(FIP)于2009年创立的节日,旨在宣传药师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理的重要作用,以及药师在不同领域和环境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药学:促进卫生系统健康发展(Pharmacy: Strengthening Health Systems)”。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不妨来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用药误区,以及如何避免它们,从而保证我们的用药安全和合理。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误区一:保健品就是药品。
很多人认为保健品可以预防或治疗各种疾病,甚至可以代替药品使用。其实,保健品只是一种食品,主要用于调节机体功能,提高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并不具有临床治疗作用。保健品也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过敏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等风险,不能随意服用或过量服用。
误区二:多种药物叠加一起吃。
有些人觉得多吃几种药物可以增加疗效或治疗多种症状,其实这样做可能会造成剂量叠加、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增加等后果。比如,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服用多种含该成分的感冒药,就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引起肝损伤。
误区三:随意更换或停止药物。
有些人在没有医生指导下,自行更换或停止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降压药、降血糖药、抗抑郁药等。这样做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突然停止服用抗抑郁药,可能会出现戒断综合征,表现为恶心、头晕、焦虑、失眠等。
误区四:用饮料送服药物。
有些人为了方便或口感,用咖啡、果汁、牛奶等饮料送服药物。其实,这样做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吸收、代谢等过程,降低或增强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比如,用牛奶送服四环素类抗生素,会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影响其吸收;用葡萄柚汁送服他汀类降脂药,会抑制其代谢酶的活性,增加其血浆浓度和毒性。
误区五:发烧就要吃抗生素。
有些人认为发烧就是细菌感染,就要吃抗生素。其实,发烧只是一种症状,不一定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或者是其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其他病原无效,而且滥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不良反应和费用。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用药误区,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避免这些错误的用药行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用药的问题或困惑,欢迎咨询你的医生或药师,他们会给你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服务。祝你用药安全,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