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病毒的生活常识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点击:[13]人次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新冠病毒的出现,让我们再一次谈病毒色变。病毒很可怕,但在某个时间段里,我们的脑海还停留在流感病毒或者普通的细菌病毒,这些病毒的危害并未让我们产生恐惧,因为我们已经有应对他们的方法。
病毒是一种可以在其它生物体间传播并感染生物体的微小生物,我们看不见也闻不到,这就相当于它们在暗,我们在明。因此,病毒的研究也就成了一大艰巨工程。
据研究人员统计,世界上有超过75%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身上的病毒,例如2003年爆发的SARS来源于蝙蝠,2013年的禽流感来自于家禽,还有这次的新冠,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把源头指向蝙蝠。那么,病毒从动物到人类这个具体的感染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TED通过一个视频回答了这个问题。
动物身上的病毒一般不会感染到人类,一旦感染那这些跨物种感染也叫病毒宿主转移,这种转移有一个很明显特点,那就是新宿主与旧宿主的基因越像,病毒能成功感染的几率也就越大。如果一种病毒的常规宿主是黑猩猩,那么感染人类可能不需要太多的突变。
病毒是一种有机及生物,为了生存和繁殖,必须经历3个阶段,与易感宿主接触、感染和复制、以及传递给其他人。其实这也是病毒感染宿主的3个阶段。视频中以流感病毒为例,下面我们以新冠为例看一下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假设新冠病毒的来源是动物,那么首先,寄生在野生动物身上的新冠病毒遇到了新的宿主人类,并进入他们的呼吸道。这就是与宿主的接触阶段。
第二阶段是感染和复制阶段。
部分病毒还没来的及进入细胞,就被我们身体的免疫细胞发现并消灭。只有极少数的病毒才能逃过免疫反应成功感染宿主。为了感染成功,病毒会逐渐进化出更加强大的功能。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表面覆盖着的蛋白质可以与人类肺部细胞上的蛋白质结合。两者互相匹配,就像钥匙和锁的结构一样,细胞的大门被打开了。
一旦进入细胞,病毒就会绑架宿主细胞,干扰宿主细胞本来的复制和分裂,强迫宿主细胞复制病毒自己的基因物质。病毒压制住了宿主细胞的免疫系统,不停繁殖感染更多的宿主细胞。
最后就是传播阶段。新型冠状病毒一旦感染成功就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病毒突变的方向很难预测。由于病毒的多样性,以及在不同宿主间传播的倾向,二者都对人类提出了持续的挑战。事实上,这种多样性很可能一开始就使病毒的跨物种传播成为可能,因为一个更大、更多样化的种群要比一个更同质的种群包含更多可以结合多种宿主受体的病毒。所以,无论是冠状病毒还是流感病毒,都具有再次大流行的潜力。
下面介绍一下十大携带病毒的动物:
1、 蝙蝠
最大的病毒库
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库之一,科学家已经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蝙蝠不仅携带冠状病毒,还携带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等危害性极大病毒。
2、 老鼠
鼠疫/出血热/伤寒病毒
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目前已知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等57种。
3、 蚊子
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
蚊子也是携带病毒最多的动物之一,这是因为蚊子先吸食一些携带病毒的动物,然后人类会因为被蚊子叮咬而感染病毒。
4、 蜱虫
汉坦病毒/出血热病毒
也就是虱子,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5、 果子狸
SARS病毒
果子狸又称花面狸,携带狂犬病毒,是SARS病毒感染的中间宿主。
6、 穿山甲
新型冠状病毒
据统计,穿山甲携带34个属体内寄生虫和致病菌。根据华南农业大学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7、 浣熊
狂犬病毒
浣熊是狂犬病毒的携带者,还携带鼠疫、多种寄生虫,这些寄生虫病毒会传染给人类和家畜,对肠胃造成损伤。
8、 旱獭
鼠疫
旱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拨鼠,是多种寄生虫和疾病的携带者。
9、 非洲绿猴
艾滋病病毒
10、 刺猬
沙门氏菌
刺猬体内携带多种寄生虫,这些寄生虫会损伤眼睛、皮下组织、大脑和肠道等器官。未检疫的刺猬身上容易携带沙门氏菌。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与这些动物接触,也不要食用这些动物,愿人人不再感染病毒,永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