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广场砖

专家教你营养加调理科学养生观四季保健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7日    点击:[19]人次

专家教你营养加调理科学养生观四季保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富国强。现在,人们追求的已不再是过去贫穷落后时期,如何填饱肚子、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如何合理地、科学地选择食品以满足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以获得健康长寿。但是,目前多数人对如何科学膳食的知识了解甚少,以致“吃出来”的病症是越来越多了,例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等。面对太多诱人的食物,过去饿惯了的人们开始暴饮狂食,终于有一天我们病了,原因是“营养过剩”;于是,我们开始忌口,开始拒绝某种自己钟爱的食物,等有一天我们又病了,原因却是“营养不均、营养不良”。我们在告别了食物匮乏的时代后却跌入了营养知识匮乏的时代,我们不知道该吃什么、该怎么吃。

传统中医自古便有药食同源之说,认为食物同中草药一样,也有寒热温凉四气之分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别,此即“四气五味学说”,不同的性味对脏腑的作用也不一样。一般而言,性质寒凉的食物和药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和平肝安神等作用,如西瓜、苦瓜、白菜、海带、田螺等食物以及金银花、薄荷、芦根等药物;性质温热的食物和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等作用。如生姜、大蒜、羊肉、花椒、人参、黄芪、当归等。《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曾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说明药食五味对五脏分别具有特定的濡养和亲和作用。

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吃得营养?怎样吃得健康?其实我们祖先早已为我们作出了答案。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养生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及独特的理论体系,饮食文化,合理膳食是我国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着眼于整体性和综合性,以人为本,注重饮食营养补充与脏腑功能调理的协调平衡,强调饮食调摄在保持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科学。

在营养消化生理上,提出了“脾胃学说”。认为药食五味虽各养五脏,但脾胃在饮食营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承担着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素问》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说明药食五味与脾胃和形体关系密切,只有脾胃功能健旺,五气才能各养其脏,机体才能健康。

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气,可温煦滋养后天之脾胃,使其功能健旺,同时,肾又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以保持充盛。即所谓“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意思是说,脾如果没有肾提供的先天之气,就不能正常发育、成长和发挥功能;肾如果没有脾胃提供的水谷精微等后天之气,也不能正常生长和发挥功能。因此,就养生而言,脾肾功能健旺是饮食发挥营养作用的先决条件。

中国市场杂志

中国金属通报编辑部

现代装饰期刊

高铁速递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