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体热怎么养阴春天肝火旺孩子易上火有内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7日 点击:[13]人次
小孩子具有“肝常有余”生理特点,春天肝木当令,特别容易感觉肝火旺、火气大、津液不足。
特别是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这种情况就会增加,我们就会发现宝宝会出现以下这些情况:
1、眼睛干痒耳朵痒,宝宝爱抠挠;
2、早起眼屎比较多,黄得很明显;
3、口干、咽喉干,喝很多水过一会儿还是渴;
4、大便头干,大便干硬难拉;
5、脾气大、容易生气发火;
6、上火三兄弟也跟过来:口腔溃疡长口疮、眼睛长麦粒肿、牙龈发红咽喉红肿。
晚上睡觉也没法睡踏实,入睡困难,踢被小神兽出动,妈妈也睡不成整觉。
再看看小舌头,舌质红,有的是草莓小红点,舌苔薄少甚至看不到舌苔。小便量少,浓浓的黄色。
在下面这几种小朋友身上,津液尤其耗损更快、丢失更多,更容易火气大,需要适度补津液!
一、脾虚的宝宝、肾气不固的宝宝更容易受到影响
脾虚的宝宝,是津液生化速度慢;肾气不固的宝宝,则是肾水制不住相火,水少了,阴不制阳。鞭长莫及,制约不到。
也就是说,先天肾气不足,学走路晚、牙齿稀疏换牙慢、长身体慢的小孩子,或者去年冬天冬藏没做好,老生病、肾气收藏不充分的小孩子,更容易在这个时候更容易火气大。
二、运动或者出去玩,流汗多
春天是在大自然里玩乐的季节,带小朋友出去放电,爬山、捡石头捡叶子、各种户外运动,宝宝都很开心。
运动和玩耍出汗多,津液就会有丢失,汗液和津液是同源的。流汗不仅散热,也流失一些津液。
春天运动、晒太阳,流汗量大后,一定要记得补津液!
三、在春天积食比其它时候更易上火
积食不分季节,但最近积食的宝宝,比其它时候更容易上火。胃肠里积食的郁热,和春天的肝火、津液亏损的虚火一勾连,上火来得相当快。
平时积食轻微上火的宝宝,喝几天【儿童保和膏】温和清一下就好了。但最近内热重时,最好是消了积食,再结合着补下津液,不让虚火乱窜。
四、感冒生病本身就是一件耗津液的事
最近热感冒、感受风热的小朋友,也明显多了起来。
宝宝生病的时候,体内的气血津液都知道,要优先团结起来抗邪气。抗邪过程中,气血津液就会有所损耗。
小朋友生病好了之后,不要忘了把津液补一补,帮助宝宝恢复身体。
乌梅三豆饮补津液给孩子补津液,不能单纯靠喝白开水,特别脾胃弱的孩子生化津液慢,有些孩子拼命喝水,还是觉得口渴。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快速直接补充到津液的呢?
不慌,有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给了一个乌梅酸甜汤,生津止咳,味道还很好喝,完全可以当做饮料。
乌梅,《神农本草经》载:“乌梅味酸,能敛浮热。”
中医里讲,味酸的东西都有收敛的作用。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吃东西五官皱成一团,不用问我们也知道,这是被酸到了。
要敛一敛孩子最近的春天浮热,靠的就是这股酸劲儿。
乌梅又使出了第二个本事——搭配白糖“酸甘化阴”。中医食疗很早就发现,酸甜同时入口,口舌生津。单纯的酸只敛热,酸甜才能生津。乌梅白糖汤就是这么来的。
因为考虑到许多孩子脾虚,我们复配上扁鹊三豆饮一起煮,把脾胃也护一下。
三豆,选绿豆、黄豆、黑豆。原方用到的赤小豆,更擅长消水肿,祛湿热,大人喝比较适合。
绿豆帮助孩子清热,也能清肝火,收收孩子的小脾气。
黄豆补脾,黑豆固肾,把脾肾两个大后方固住了,身体生化有源。
这么一组合,名方乌梅三豆饮就产生了。可以养阴清热、生津止渴,又兼顾春天孩子容易肝火旺、脾胃不足的问题,非常平和,也不寒凉,很适合做为春天的小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