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粗养还是细养好养育儿女你选择粗养还是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7日 点击:[12]人次
中国传统养育儿女的观点是富养女儿穷养儿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成员模式的变化,养育儿女的道路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随时调整养育孩子的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我的观点是精养女儿细养儿子。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我们都应该采取精细化养育方式,从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细心呵护孩子,让他们无忧无虑快乐成长。
年龄较大的父母可能认为,我们那个年代兄弟姊妹七八个,吃饭穿衣都解决不了,父母忙着养家糊口,自己像个野孩子一样照样可以长大,所以他们觉得现在让自己的孩子吃得饱,穿得暖,生活上无顾虑,就是称职的父母。而年轻的父母,他们赶上计划生育,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在父母长辈的关心呵护下长大。所以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他们在物质方面也一定会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穿名牌,吃西餐,上各种兴趣班,只要是钱花在自己孩子身上,从来都是大手大脚,毫不心疼。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现实生活中孩子学习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厌学厌世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却越来越多的现状,让好多家长感到困惑,无能为力。这两种家长在养育孩子方面其实都是只讲究物质生活的粗养。
我的个人观点是在孩子养育方面,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才是细养。物质生活只是养活,精神生活才能养好。上大学之前,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做父母的一定要抽时间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参加亲子活动,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单纯说教。而当孩子长大成人,远离父母要去外地上大学时,我们做父母的不要觉得孩子终于长大了,我们就可以放手了。我们要把孩子当作风筝,无论它飞得多高,那根线还是要掌握在我们手中。当然我们不是控制孩子,而是更应该关心爱护孩子,时刻牵挂孩子。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同学老师和外界的诱惑,他们有时候会束手无策。作为父母,我们经常跟他们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以成年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指导孩子应对自己要面临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精神方面的支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社会,走上社会。
我的儿子是一个懂事孝顺努力上进的孩子,医学生,非常勤奋自觉,每天晚上都学到十一点,一年获得两次一等奖学金。所以作为他的父母,我们是粗养的。除了每个月按时打生活费,孩子不打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就很少主动打电话给他,总以为男孩子要泼辣抗挫,以此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孩子也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对我们只报喜不报忧,默默抗下了好多这个年龄不该抗的事情。假如那个周六晚上我们给孩子打个电话,问问孩子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一下孩子的周末安排,就可以因为有不可预见的危险而阻止孩子周日参加马拉松比赛,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可惜这一切都晚了,留给我们一辈子的痛苦和遗憾!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父母辛苦忙碌的动力,一旦孩子发生意外,对任何一个家庭和父母来说都是灭顶之灾。真心希望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在养育儿女的问题上,多一些细心和耐心,少一些牢骚和不满,多一些风和日丽,少一些狂风暴雨,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做朋友,不光给孩子物质方面的帮助,更应该给孩子精神方面的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平安健康、无忧无虑的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