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月宝宝越养越小正常吗为什么经济越发达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7日 点击:[13]人次
关于我国出生人口不断走低的问题,很多朋友在和铁匠交流的过程中,都认为是经济的原因,都觉得经济好了就会多生!其实,无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我国各地区的生育情况看,都是经济越好,生活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
虽然说父母的感情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但每一个个体,都是鲜活的灵魂,不可能不受利益的决定!这就是生育悖论,生孩子的边际效益越低,生孩子的意愿就越低。越穷的地区,生育孩子的边际效益越高,生育意愿就越强。
铁匠的曾祖父辈,生育爷爷辈生育了13个,存活了9个;铁匠的爷爷奶奶,生育了7个,存活了父辈5个;外公外婆生育4个,存活了三个。
铁匠的父亲是文盲,小时候,父亲经常给铁匠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也就是50年代,才十来岁,就没有读书,去田里摸螺丝, 抓泥鳅回来偷偷煮给奶奶吃。后面,十几岁就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去学了木匠手艺,白天生产队上挣工分,晚上做点副业。
妈妈也聊起她小时候的故事,60年,外婆和大舅都死了,外婆死的时候不到40岁,大姨17岁就外嫁了。妈妈才8岁,舅舅才4岁。妈妈晚上经常去偷一些红薯,回来都舍不得吃,给外公吃!因此害怕外公饿死了,她和舅舅就成为了孤儿。
说实话,小时候铁匠听他们讲这些故事,觉得挺好玩,甚至不相信。
铁匠的人口跟踪数据显示,上世纪60年代,我们的总和生育率超过5.2,即平均每个妇女生育5.2个孩子。在多个人就多双筷子的时代,养育孩子的成本是很低的,但是收益却是非常大的,那时候,农村老人的养老,基本都是靠儿子,没有儿子的家庭,是抬不起头的!
铁匠的童年是八十年代在偏远的农村度过,很多事情都记忆犹新。小时候,村里有一个玩得很好的小伙伴,他兄弟姐妹5个人,他是老幺,前面一个哥哥,三个姐姐。他那时候才9岁,放牛的时候,由于是下完雨,牛在路边吃草的时候,塌方了,他和牛一起摔下了悬崖,结果死了。
他的父母把他埋在了河边,连棺材都没有用。(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夭折的孩子是不能够埋在祖坟的)当时铁匠都难过了很久,除了他母亲在他死亡的时候哭了,后面再也没有见他们提起过他,甚至连清明、中元节都不会去烧纸。
铁匠小时候读初中,每天早上要走十二里地去乡上的初中读书。那时候,其他孩子的父母早上都不会起来。孩子就饿着去学校,中午吃红薯蒸米饭。很多孩子初中尚未毕业,就去广东打工了!
铁匠的父母虽然是文盲,但是养育子女这一块还是让人非常钦佩的。父亲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我们煮热菜热饭,前后九年!我们姐弟三人不但没有辍学,反而是两个本科生,一个博士生,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已经是全县罕见,所以铁匠非常感激父母!
当然,其实那个时候,送孩子读书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铁匠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是90年代,当时大量的小伙伴都去打工了,挣钱回来盖房子。让人羡慕不已!
而铁匠每月回家拿生活费的时候,都是背30斤大米,50元钱,一大罐咸菜,走45里山路回学校.因为坐农村运输车要4元钱的车费,铁匠舍不得!每个月的上半段都是咸菜下饭,铁匠记得食堂最美味的就是麻婆豆腐,5毛钱,里面还有肉末,下饭太爽了。给铁匠打饭的食堂阿姨知道铁匠成绩好,家庭困难,每次都打得挺多的!铁匠即使现在在江苏,也经常让老婆坐麻婆豆腐,常吃不厌!
所以,那个时候,生育的孩子多,养育成本低,孩子之间也相互竞争,生怕父母不喜欢自己,年纪轻轻就非常懂事。对于父母辈来说,生孩子就是稳赚不赔的事情,哪怕有一个孩子成器了,就是天大的回报!
我国古时候打仗征兵也有这样的规定,三丁抽二,二丁抽一!始终留一个给父母养老的儿子。所以,即使在战争中死亡一个,家庭也不会悲伤。
然而,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情况就完全变了,虽然计划生育是80年代初开始严格执行的,但是农村在90年之前的独生子女是非常少的。超生是普遍现象,无论多穷的家庭,都想生一个儿子。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非常金贵起来,没有办法。一家就只有一个孩子,经不起一丁点的意外!以前是众多的孩子需要讨好父母,现在变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全部围着这个孩子转。
现在,孩子的重要性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死个孩子像死一个小猫的时代早已远去,现在哪怕是偏远地区的一个孩子发生意外,都很有可能传遍全国。
另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开销早已与日俱增。今天,哪怕是普通工薪阶层,孩子的兴趣班、辅导班、夏令营等也是不可或缺的,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却很难有任何回报。
上一代人,基本上是老大拖老二,老二拖老三,小时候,父母去地里干农活的时候,都是姐姐带着铁匠,同理,后面也是铁匠带着弟弟。然后大学毕业,姐姐工作,出钱供我读大学;我和姐姐又出钱供弟弟读研究生、博士。
那时候的农村,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拖一个长大的。而现在,你指望老大带老二?想都别想,但凡两个孩子之间的玩具分配不公,都足够让家里爆发一场战争。
当现在养育一个孩子,相当于铁匠小时候养育二十个孩子的开销;当现在的老大不再是免费劳动力,帮着带老二的时候,一切的责任都压在了爹妈身上。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抖音的兴起,每个人都很容易了解别人的生活。这个时候,爹妈们已经没有动力再要二胎了!甚至连一胎都是一种奢望。
然后,造物主弄人,设计了人类这种必须依靠两个人才能够繁衍后代。尽管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发展,婴儿死亡率已经降至非常低的水平。然而,我们还是需要2.1的总和生育率才能够维持人类的正常新陈代谢。
可是,除了非洲、中东目前维持在3.3-4.8左右的生育率外,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步入了低生育率的宿命。除了以色列,没有一个现代经济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能够达到2.1;我国2022年的人口出生率已经降低到了1.08.
长期关注铁匠的朋友都知道这个生育率对于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我们的新生儿数量将会代际减半!具体的数据,铁匠往期文章已经有详细的介绍和推算,按照这个生育率持续下去,我国的总人口将在2057年左右跌破10亿,2100年左右下降至4亿,关键是,生育率无法扭转,则人口降幅会越来越大。
很多网友也说,人口减少后,大家就爱生育了。事实上,只要人口结构不改变,人群的负担是不可能降低的,再加上科技和经济的进步,生育意愿肯定是进一步降低的!
事实上,放开二胎、三胎后,生育率并没有反弹,反而在进一步下滑,中产阶级已经基本没有了生育二胎的意愿。比如我们的近邻韩国,生育孩子的奖励已经提高到260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55万元!这样的刺激力度,对生育率的提升仍然没有什么用,韩国最新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0.8以下。
稍微懂点数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几何级数的厉害。而现在的情况就是,发达国家的出生人口呈算术减少,东亚三国的出生人口呈几何级数减少,而对应的非洲、中东却以几何级数在增加!
人口问题具有强大的惯性和滞后性,所表现出来后果并不是当期生育率的直接体现。往往是要30年后才能够体现出今天所做的事情的后果。
举例说明,一个家庭,养育孩子时候,日子肯定没有不养育孩子的家庭那么清闲,负担也重得多。可是到了老年,有孩子的家庭与没有孩子的家庭肯定不一样。
当然,也有朋友会说,现在没有孩子的老人或许过得比有孩子的老人要好,比如农村的五保户待遇是要超过很多有孩子的老人的。
但是我们要看清楚问题的本质,社会财富和文明传承终归是要靠孩子来实现,这些没有孩子的人过得好,靠的是别人的孩子。
一个国家内部可以通过调节来进行分配,可是,一个国家呢?当中华民族都是老人的时候,我们指望哪个善良的国家来养我们?
面的不断下降的出生率,我们该怎么办?希望各位网友能够畅所欲言,发表您的看法,让我们一起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献计献策!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