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膜果龙胆

宝宝怎么养才能少生病感冒流行季父母做好这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7日    点击:[14]人次

“感冒”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秋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因此在冬季护理宝宝要格外注意。家长应更多了解婴幼儿时期感冒的症状和特点,掌握正确的居家护理方法,这对减少婴幼儿患病、规避交叉感染、促进患儿康复至关重要。

婴儿期:

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幼儿期:

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婴幼儿感冒的症状: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天内自行痊愈。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缺乏、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婴幼儿起病急,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在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内可因发热引起惊厥。

3.体征: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

预防护理:1.婴幼儿居室要保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室温20~22℃,湿度为55%~60%。

2.饮食护理: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极其旺盛,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各系统器官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因此合理饮食对增加婴幼儿体质至关重要。推荐婴儿母乳喂养,按需增加辅食;幼儿予以适宜的喂养,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营养物质的食物。

3.幼儿期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秋冬季气温多变,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5.避免带婴幼儿到人多聚集场所,不可避免时应佩戴口罩,避免婴幼儿与感冒患儿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6.注意环境及手卫生,尤其是幼儿要勤洗手,家长接触婴儿时也应洗手,婴幼儿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洁。婴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每天可进行煮沸消毒。

7.家长日常应注意观察婴幼儿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尤其是周围有患感冒的患儿时,如有异常应仔细观察有无感冒相关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症状护理:婴幼儿感冒初期和恢复期可居家观察护理,如症状持续不好转,或出现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居家可按以下方法进行观察和护理:

1.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婴幼儿感冒一般是由病毒引起的,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随意用药不仅无效,还可能带来不良反应。

2.注意观察患儿神志、精神状态,体温以及患儿主诉(幼儿)和伴随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患儿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30分钟,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或风直接吹到婴幼儿头面部及身体。每日居室换气时可将婴幼儿暂时转移到其他房间。

4.保持室内温暖,温度稳定在20~22℃,避免室温忽冷忽热。

5.可使用加湿器调节患儿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室内湿度为55%~60%,防止秋冬季室内空气干燥导致患儿鼻咽部不适症状加重。

6.对于感冒鼻塞严重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者婴儿鼻腔清洗器清洗鼻腔,改善鼻塞症状。若婴儿鼻塞影响吸吮,可在哺乳前15分钟用0.5%的麻黄碱液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7.鼻塞或呼吸不畅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或干痂;睡眠时可侧卧或适当抬高头胸部。

8.对于咳嗽、咳痰、咽喉不适者,适当给患儿多饮水,可居家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减轻症状。

9.对于感冒伴乏力,全身不适者,应保证患儿充分休息和睡眠,避免疲劳。

10.增加营养: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消化道特点,提供易消化、富含维生素C和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少食多餐,避免吃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

11.保持口腔清洁,婴儿哺乳后、幼儿进食后应用温水清洁口腔。

感冒伴发热症状的观察和护理:临床以口温为例,将发热分为:

低热:37.3~38℃;

中等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在症状护理的基础上要做好以下护理措施:

1.定时监测患儿体温,一般每日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1次,或根据发热情况1~2小时测量一次。

2.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烦躁、易激惹等高热惊厥先兆症状。

3.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被。

4.加强营养和水分摄入,因发热出汗和呼吸加快可增加水分消耗,应鼓励患儿多饮水。

5.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冷湿敷、冰袋和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

(1)冰袋物理降温方法:

①可将冰袋放置在患儿前额、头顶部和体表大血管流经处(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放置前额时,应将冰袋悬吊起来,以减轻局部压力,但冰袋必须与前额皮肤接触。

②冰袋应用毛巾包裹,不要直接接触患儿皮肤,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

③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出现发紫、麻木感,应停止使用。

(2)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方法:

①温水擦浴时应在头部置冰袋,足底置热水袋,促进足底血管扩张以减轻头部充血而致头痛的发生。

②温水擦浴方法:用小毛巾浸入温水,拧至半干,以离心、轻拍方式擦拭。

③擦拭顺序:

双上肢:患儿取侧卧位。从颈外侧-肩-上臂外侧-前臂外侧-手背;侧胸-腋窝-上臂内侧-前臂内侧-手心。擦至腋窝、肘窝、手心处稍用力并延长停留时间,以促进散热。

腰背部:患儿取侧卧位。从颈下肩部-臀部。

双下肢:患儿取仰卧位。外侧:髂骨-下肢外侧-足背;内侧:腹股沟-下肢内侧-内踝;后侧:臀下-大腿后侧-腘窝-足跟。擦至腹股沟、腘窝处稍用力并延长停留时间,以促进散热。

④擦拭时间:每侧(四肢、背部)3分钟,全部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注意保暖。

⑤擦拭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和呼吸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3)物理降温的禁忌部位:

①枕后、耳廓、阴囊处。用冷容易引起冻伤。

②心前区。用冷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

③腹部。用冷可引起腹泻。

④足底。用冷可导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6.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至1小时,监测患儿体温情况。

海外就医的中介公司

美国看病服务中介有哪些

广州海外医疗服务中介电话

出国看病的国外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