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嘴育儿王老师孩子身上有这五种毛病让妈妈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点击:[12]人次
有宝妈在群里吐槽,说简直已经管不了自己4岁的儿子了。多贵的玩具买回来,都难免落得七零八落的下场。玩几天就要拆掉。更别提家里的那些“新鲜玩意儿”了。不知道你家孩子是不是这样?
有天午睡时,我朦胧间听见异动,睁眼一看,发现儿子正拿着小改锥在老公的手机上来回捅。老公吓的一个激灵就跳了起来,连忙护住手机。儿子这个见啥拆啥的毛病弄坏了家里的不少东西,也让我和老公非常头疼。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 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在对待事物时也会展示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些特点有的让爸爸妈妈开怀大笑,有的却成为宝爸宝妈的烦恼来源。如果各位宝妈的宝宝也有这些特点,那就要恭喜你了,因为正是这些令你头疼的特点,决定了孩子会在学习中占有很大优势,是孩子学习力的体现。
(一)喜欢拆东西
群里这位宝妈的儿子,总想要知道“里面是什么?”“拆开来怎么样”说明这位宝宝是个有探索和钻研精神的娃。宝爸宝妈要知道,在孩子不断拆东西的背后,体现的是宝宝对未知的应对方式。在《魔法岁月》中,提到过一个只喜欢用十字锥当玩具的孩子,当妈妈告诉他插销很危险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拆开看看到底哪里危险。这种用钻研和理性思维应对未知的能力,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在学习中这种能力对孩子至关重要。而宝爸宝妈千万不要打击宝宝这种钻研的兴趣,而是应该给孩子提供安全的探索环境,对孩子的“研究”进行引导。
(二)爱翻抽屉
二宝喜欢翻抽屉已经在我的朋友圈里远近闻名,为了防止他拿到什么危险物品。我已经把家里他能够得到的抽屉里,都放上了适合他的玩具。并且把五斗橱全都钉在了墙上。只是到别人家做客,我会告诉他,这样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阻止他的探索。如果宝妈家有同款的宝宝,要记得这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中,亚马逊总裁贝索斯提到公司会认为的学习型员工时说:他必须具有好奇心,渴望获得新体验、新知识以及别人的反馈,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改进。这不正好是宝宝拥有的么?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他们这种能力,好奇心才是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
(三)对错误满不在乎
研究者罗伯特·伍德和阿尔伯特·班杜拉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在获得新技术的早期阶段,如果人们被鼓励犯错和从错误中学习,就会增进他们的“兴趣、耐性和表现”。如果孩子没有这项能力,家长就要在错误中不断鼓励孩子,这样孩子就能够在错误中提升对学习至关重要的“容错能力”。
六岁的儿子似乎从来不会被失败影响情绪,我朋友觉得这可能和他“脸皮厚”“失败多”有关。这种看似良好的品格有时候也让朋友头疼。朋友对我吐槽说,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总是想要去尝试一些,明显会失败的项目,比如挑战比自己段位高很多的跆拳道学员。其实他没有发现的是,孩子是一个拥有超强“容错能力”的宝藏男孩。
(四)行走的“为什么”
邻居爸爸跟我队友吐槽,说简直要被女儿逼成“百科全书式”的爸爸。“爸爸爸爸,为什么有的星星亮,有的没那么亮”“爸爸爸爸,为什么你说我不吃饭就长不高”“爸爸爸爸,为什么……”别人的孩子可能有一个阶段很喜欢问为什么,而邻居家的小姑娘则坚持了三四年,爸爸为了回答问题,已经自学成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队友说:你姑娘可能是个天才。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还要学会探究答案,这不就是科学精神么?虽然孩子不断的提问,会让宝爸宝妈很困扰,但是比起敷衍的回答和搜索答案,如何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探索,才是父母该做的功课。
(五)爱和家长顶嘴
我们小时候总会因为顶嘴被父母责骂,“大人说一句,你说十句”父母总会狠狠说。大宝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就是这样一个“快嘴”宝宝。妈妈批评一句,她有一大堆话等着反驳。
而老师对她的妈妈说,这件事儿要看两方面,第一方面我们该教育她和大人互相尊重,不能打断大人说话;第二方面,孩子能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见她思维之快,逻辑之严密啊。这点应该鼓励。拆东西、爱顶嘴,这些“毛病”宝妈很心烦,也正是娃学习力的体现
“小顶嘴精”往往是那些思维敏捷,逻辑完整的孩子,这种能力,在学习里能帮他事半功倍的吸收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枕边育儿寄语:
孩子身上有这五种“毛病”,让妈妈头疼不已,却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孩子就像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每一粒种子都带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些个性有时候会困扰到父母,但却蕴含着孩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能力。宝爸宝妈们,应该学着接纳孩子的种种特点,并给这些特点发挥作用,创造适宜的环境。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高级育婴师,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专注孕期、育儿、早教、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加入圈子,一起聊聊孩子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