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隔音房装修公司排名广州在建最大安置区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点击:[11]人次
4月2日,随着最后一铲混凝土浇筑,广州在建规模最大安置区项目——中国铁建庆盛人工智能产业园及安置配套工程首栋安置房正式封顶。
该项目是总投资高达113.82亿元,预计2023年底竣工后,可为南沙庆盛枢纽区块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科技前沿产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为建设粤港澳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际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打下良好基础。
明年底,万户居民乐享安居生活
南沙庆盛枢纽区块是国家级新区南沙自贸片区七大区块之一,位于南沙区东涌镇,功能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科技创新节点、国际智慧创新城、人工智能产业引领示范区、南沙新区北部组团中心。
人工智能产业园及安置配套工程是该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铁建承建,总投资约113.82亿元。安置房建设部分占地533亩,总建筑面积约146.9万平方米,由68栋高层住宅和配套商业、学校组成,规划建设安置户数10138套,是广州市目前在建规模最大的安置房项目,预计2023年12月31日完成竣工验收。
该项目建成后,将能解决东涌镇官坦、三沙、石排、庆盛、沙公堡5个行政村及东风农场数千家拆迁户的安置问题,带动东涌镇发展为南沙新区北部的综合型新市镇,为区块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科技前沿产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粤港澳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际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打下良好基础。
前沿技术加持,速度环保“两手抓”
此次率先封顶的楼栋属于中铁建设分部,据其负责人梁世杰介绍,为响应各级政府关于推进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号召,项目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案、全过程数智化管理,同时成为广州首批创新探索“无废工地”的建筑工程。
工程100%为装配式建筑,采用全现浇外墙+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内隔墙的装配式方案,装配率达到51.4%。装配式构件在工厂内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不仅效率高、质量好,还可以显著减少建筑垃圾,符合绿色建筑、绿色建造的环保理念。
项目在全过程数智化管理方面推陈出新,在原有自主研发的智慧管控平台基础上,开发新功能,接驳新系统。通过管控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在手机端和PC端24小时实时查看现场施工情况,若出现质量安全风险,AI全景高点巡检机器人会自动识别并推送预警信息。接驳“工人生活区智能管理系统”,上千工人的个人信息、防疫健康情况、疫苗注射状态、住宿信息都能通过云端平台一一查阅,为工友的健康管理再上一道安全锁。率先引入激光整平机器人、地面收光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实测实量机器人,探索住宅工程科技建造的新道路。
项目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应用了建筑垃圾无废处理、水资源净化循环使用、装配式路面、可周转临时设施等118项绿色施工技术。并且自主探索出“分拣—回收—分类加工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循环使用新模式,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安心舒适,品质生活触手可及
“为响应打造‘湾区开放宜居之城,滨海精美品质之城’的建设目标,项目以‘水岸生花’为设计理念,将本地文化中的‘幸福木棉,悦动连接’概念融入了建筑与园林绿化。”梁世杰介绍。
该项目采用了全现浇外墙、清水混凝土、叠合板、ALC墙板、抗震支架等材料和工艺,全面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耐火性等重要质量属性。
为进一步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项目按照绿色建筑二星标准进行设计,采用了隔音垫、内保温、避难间、中空百叶玻璃、卫生间同层排水等技术。
下一步,新兴的“海绵城市”理念也将在这里变为现实。通过虹吸系统回收利用雨水,能减少地区多雨气候带来的内涝灾害、保护水生态环境,还可以间接弱化城市“热岛效应”,为居民营造舒适健康的人居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刘怀宇
【摄影】吴伟洪
【通讯员】刘建升 周雨虹
【作者】 刘怀宇;吴伟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