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半边风

如何转变育儿角度育儿焦虑无法消除用这个方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点击:[13]人次

运用得当,育儿焦虑可以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合适途径

父母是最关心孩子的人,没有之一,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长的心,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因此不管是教育还是生活,都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同样也希望能够得到好的结果。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限制也越来越多,育儿焦虑是父母们不可避免的话题。

很多家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焦虑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就总是希望能够控制甚至是消除负面情绪,给孩子最好的一面。

但事实上情绪并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有的时候越是压抑反而爆发得越激烈。只要有担心和恐惧,就会有焦虑,试问哪个家长在亲子关系中没有点害怕的事情呢?

与孩子相处不能只靠技巧,必须要从内而外先改变自己的心境,才能更好地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达到亲子和谐,教育成功。

即使学了再多特别好的育儿技巧,但是在实际应用上根本都用不上,或者和孩子没有一个好的关系做基础,那学了再多的理论也是没有用的。

育儿焦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会成为家长教育的阻碍,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成为父母了解自己和孩子的一个工具。关键就看家长如何看待和运用了。

孩子每个成长阶段家长的育儿焦虑都是不同的,婴幼儿时期焦虑的可能就是孩子吃饭睡觉,稍微大一点焦虑孩子学前教育,再大一点焦虑孩子的学习状况,青春期问题等等。

家长的焦虑来源于对孩子的关心,越是把教育放在心上,焦虑得越严重。

家长的焦虑情绪会蔓延到家庭中,传递给孩子,孩子的内心最是敏感,即使还不会说话但却很有可能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不安。

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的焦虑结合起来就会产生一种化学反应,让家庭氛围紧张,彼此内心不安,让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只有先从问题的源头进行改变,让自己的内心变得简单一些,才不会让这个问题一直影响着孩子和亲子关系。

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以下表现,就说明多少你有一些育儿焦虑。

1.情绪波动大

在有关孩子的事情上,动不动就生气,为一点小事可能就会提升音调,大声吼叫急躁地说话。

2.容易皱眉

孩子话一起头,还没有仔细听他们说什么,就先皱眉,心里觉得烦躁不安。总是对孩子做的事情不满意,想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

3.孩子不急家长急

孩子做事情的时候,总是觉得他们不紧不慢,想要自己上手帮忙,或者按下加速键,希望孩子能够麻利一点马上做完。

看到孩子做点什么事自己先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总希望能够盯着他们,希望快一点完成。

4.容易钻牛角尖

对方一句无心的话或者是很小的举动,都会触碰家长的崩溃的神经,动不动就要说教,攻击或者是指责。

5.总是担心万一

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总是担心有个万一,即使自己心里明白这样的概率很小,但还是忍不住自己的想法,担心这个担心那个。

总是难以彻底放松下来,神经总是处于紧绷的状态。甚至已经反映到身体上,总是觉得头痛,胸闷,失眠,肩膀僵硬。

6.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总是觉得自己有忙不完的事情,也喜欢给孩子安排各种任务,做完这个要做那个,不能让自己闲着,也看不下去孩子坐在那里玩手机看视频。总是觉得必须一天要被安排得满满的才是有意义的。

在以上的几点中,可以比对平时自己的表现,符合得越多就说明育儿焦虑越严重。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先要面对和承认自己有育儿焦虑。只有能够勇敢地面对问题,才能真正地开始解决问题。

接下来理性面对这个问题,不要逃避更不要试图完全消灭掉焦虑,因为这也属于情绪的一部分,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

排斥和否定只会让心灵得到暂时的安宁,但并非长远之计,焦虑也是生活组成的一部分。只要活着人多少都会有焦虑感,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部分。

焦虑的积极意义是渴望改变,想要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自己面对生活,它是前进的动力之一,并非完全一无是处,关键是适度。适度的焦虑是改变的原动力,当在育儿的过程中感到焦虑的时候,行为和思想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要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如果孩子的问题让父母感到了焦虑,那就说明孩子和父母都要开始做出改变,焦虑无法百分百被消除,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调节让其在适度的范围内,既能成为改变的动力,又不会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这就是智慧。

替孩子承担后果并不能帮助他们成长,同时也会增加家长的焦虑感,给他们做了一件事,就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他们安排好,这样家长不仅心累,而且孩子还会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

比如说孩子今天写作业又要超过规定时间熬夜了,父母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会替孩子完成作业,一边帮他们写一边指责和抱怨,这就是不断地在放大焦虑感,给孩子和自己增加压力。

如果能够适度放宽心,让孩子自己承受熬夜的后果,即使有可能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听课效率又如何?几次下来孩子可能就会明白,拖延写作业的后果是熬夜,熬夜让自己第二天不舒服,那么下一次他就会试着快一点完成作业,按照规定时间上床睡觉。

父母希望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心情能够理解,但有的做法并不是在帮助孩子,反而是让他们问题越来越严重。

父母的参与能够让眼下的结果变好,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在剥夺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的权利,让他们丧失掉了自己权衡利弊的能力。

替他们做事情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不会有自我改变的动力,再加上做事的时候,家长的指责和抱怨会加大孩子的负面情绪,让他们对现状更加地望而却步,想要逃避或者是别人替自己做,如果总是这样周而复始,总有一天量变就会引发质变,相信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家长想要得到的。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自觉自主自发地成长,想要转化就要先从信任开始,相信孩子也要相信自己,做对了的选择就不要再反复确认或者忐忑不安。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通过学习来累积经验,自我成长,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或许现在看来并不是什么好的结果,但一切都是在往好的方面推动。

只要家长明白地将自己的爱传递给孩子,他们就会有动力自我调节和前进,育儿焦虑无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自我的智慧调节,让其在合适的范围内起到良好的作用。

美国看病服务公司排行榜

海外远程会诊预约

美国看病咨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