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儿童吃零食聪明的家长这样管理孩子零食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点击:[8]人次
零食是指正餐时间外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水和饮料等,零食也是人类合理膳食的一部分。
市面上儿童零食的种类琳琅满目、五花八门,选择起来着实让家长十分为难。
有些家长根据看到的电视广告来选择零食,有些家长常常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有些家长则是一味顺从孩子的个性,孩子想吃啥、爱吃啥,就选啥、买啥。
须不知,选择零食,儿童比成人更有讲究。
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在不断地发育和完善中。
零食选择不当对成人可能影响不大,而对于儿童则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网络图,仅供参考)
家长到底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零食呢?1、了解零食的营养特点
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儿童零食消费指南》将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
并明确将煮蛋、鲜牛奶、烤黄豆等列为可经常食用的零食,建议儿童每天食用。
巧克力、肉干、咖啡等则被定为“适当食用”零食,每周吃1~2次就可以了。
而儿童爱吃且常吃的棉花糖、膨化类食品、巧克力派等都被列入限制食用范围,建议家长让孩子尽量少吃(每周尽量不超过一次)或不吃。
三个级别的零食营养特点各不相同。
“可经常食用”的煮蛋、鲜牛奶、烤黄豆富含优质蛋白质,是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营养物质,理所当然可以经常食用。
“适当食用”的巧克力属于高热量食物,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而提供能量物质还包括儿童每日每餐食用的主食如米饭、面条等,并不是非吃不可的食物,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爱吃的欲望,偶尔尝尝就可以了。
而咖啡既不是蛋白质也不是主要的提供能量的物质,故也不宜经常食用,尤其对于睡眠不好和难以入睡的儿童则不宜在晚间食用。
“限制食用”的棉花糖、膨化类食品、巧克力派等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并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属于卫生部限制食用的范围,因此儿童应尽量不吃或者少吃。
(网络图,仅供参考)
2、选择零食还应结合儿童体型特点
儿童体型分为肥胖型、消瘦型和正常型三类。
对于肥胖体型和有肥胖遗传倾向的孩子来说,选择零食应慎重。
如果经常吃煮蛋、鲜牛奶、烤黄豆、烤红薯等就有可能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
因为煮蛋、鲜牛奶和烤黄豆富含优质蛋白质,烤红薯属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都属于产能营养素。
如果孩子一天的摄入量超过了其生长发育和消耗的需要量,二者就将转化为脂肪储存在儿童体内,从而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
因此,对于肥胖遗传倾向和超重肥胖体型儿童应尽量选择一些纤维素含量丰富而产热低的食物如芒果条、梅子、苹果干、香蕉片等水果类零食,少选择煮蛋、红薯、巧克力和糖类等。
消瘦体型儿童的零食选择则与肥胖体型儿童截然相反。
消瘦主要是由于食物供给不足,或者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过多地食用精制食品造成的,消瘦儿童往往都有挑食、偏食和爱吃零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如有些孩子不吃鸡蛋或鱼肉等,有些儿童不爱吃蔬菜或者水果,以致造成营养素摄入减少,蛋白质合成不足,摄入营养物质所产生的能量低于消耗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导致消瘦的发生。
也有少部分青春期的女孩因为怕胖而不敢吃,时间长了也将导致消瘦发生。
消瘦体型儿童的零食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1)纠正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2)纠正餐前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注意不要在餐前吃甜食和冷饮等,以免影响食欲;
(3)多选择卫生部《儿童零食消费指南》建议可经常食用的零食如煮蛋、鲜牛奶、烤黄豆等。
正常体型儿童零食的选择应保证膳食的科学性和均衡性。
(网络图,仅供参考)
3、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选择零食也有不同的讲究
3~5岁儿童应特别注意零食的安全性,避免选择豆类、坚果类和果冻等容易导致呛入气管的零食。
同时,吃零食时,需要有成人的监护。
6~12岁儿童应注意零食选择的健康教育。
避免儿童自己盲目跟随广告选择零食和乱吃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街头食品,同时避免在玩耍时吃零食和无节制食用零食等。
13~17岁青少年除了根据学习或运动需要选择零食外,应注意少吃街头食品。
还应特别注意不喝含酒精饮料和不要以吃零食的方式来减肥等等。
总之,零食是儿童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可以科学食用。
(网络图,仅供参考)
选择儿童零食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要仅从口味和喜好选择,应根据不同零食的营养特点和儿童的不同体型选择;
(2)尽量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零食;
(3)吃零食不要离正餐太近,避免影响正餐的食欲;
(4)少吃油炸、过甜和过咸的零食;
(5)少喝含糖饮料,不吃含酒精饮料;
(6)食用零食应注意口腔清洁和卫生。
(编辑Eliza)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唯嘉儿科 颜华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湖南医聊每日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让我们一起收获健康,收获幸福。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了解更多”,关注【唯嘉儿科】,咨询儿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