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平米卧室装修设计北京租房纪实一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点击:[6]人次
工作不到两年,我搬家了四次。最近一次搬家发生在六天前,坐在新住处的阳台看月亮时,突然想起18年的6月,刚毕业的我,第一次找房的经历。
18年我从人大研究生毕业,4月份被字节录用,入职日期定在了7月。6月初,我开始看房。
公司有就近租房补贴,于是租房选择范围被定在了知春路一带。为省心,我决定直接在自如上看,虽然贵但操心少。
前一天晚上在自如app上标记七套房,第二天早上来到和看房管家约定的小区门口,被告知一夜之间已经签出去了四套……惊闻这个速度的我瞬间心态有点儿崩,那些本来只是顺手一标的房子此刻似乎变得分外值得珍惜。
看的第一套房在某82年建小区,在楼下等管家的时候,遇到好几位老人带小孩遛弯儿,树间鸟鸣,阳光洒在墙皮正脱的楼上,往上看几乎家家窗外都加了小吊筐。温馨!是我喜欢的闲人马大姐式小区。上二楼一看,9平米小卧室,虽然不大,但干净顺眼安静。只是往窗外一看,窗底下一个雨棚,雨棚旁边一堆杂物箱子,要有人想爬墙上来,步步有地儿可踩。考虑了一下安装铁窗的可能性和成本,决定放弃。
第二套房还是在这个小区。一进门就感觉味道不对,一打开卫生间的门,赫然发现马桶根本没冲……厨房水槽里也是放着一个没有洗的碗。室友的卫生习惯不由得让我心生警惕。
第三套房在一个巨大的社区,里边不但有小餐馆大酒店,便利店菜市场,快捷宾馆理发店,甚至还有一个初中、一个小学、一个幼儿园。要看的是个四楼,就在幼儿园对面。去的时候是上午十点半,到处是晒太阳的老爷爷老奶奶和带孩子出来玩儿的保姆,热闹、和谐、亲切。而且看了房子之后真的还挺满意,虽然没有电梯,楼道也比较旧,但是房子没什么毛病,屋里公共区域也挺干净。
看完这套楼,已经有点累了,36度大太阳晒得我有点迷糊,又想到朋友看了一家就定了的经历,以及这自如房子出手的速度之快,几乎有点动心要当场签约。不过理智阻止了我,我决定还要再做两件事:一是从第三套房子出发,记时走到公司,看看要用多长时间,以及路上会不会经过什么危险的犄角旮旯;二是晚上再来一次,看看小区夜间的环境。
一路计时,从单位门口到公司门口,步行28分钟,路上没经历什么犄角旮旯,心里觉得有点儿远,但也并非不可接受。
晚上8点,又去了小区,有重大发现——小区没路灯!路上人也不多,所有人都在一抹黑里胡乱穿行。想到我可能常常加班到十一点,独自在黑暗里行走到小区深处,不由地有点害怕。不过正当我站在一片漆黑里纠结,管家发来微信,五分钟前这间房子定出去了……
于是,看房第一天,走了近三万步,没找到房子,但收获是,白天看中房子也不要冲动,一定要晚上再来看一次。截止这个时候,我都在找一个人住的房子,看的基本都在10平米以下,月租金(不算服务费)在3200-3800之间。
【合租】
第二次看房是三天之后。这次我拉了一个女孩一起。
这个女孩,我们将称其为小方块,她和我同学六年,一起经历过很多重要的时刻,而且我很欣赏她开朗的个性。小方块也留北京,公司距离知春路不远,听说我在找房之后向我表达了可以一起合租的想法。
听到她这样说之后我整个人思路瞬间开阔,两人合住的话,我的可选择范围就从8、9平的小卧室扩大到了14平米以上,而且房租分摊下来也会比较少。并且,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近几天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缺乏独立开始新生活的勇气。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需要一个来自旧生活的人支撑我。和小方块合租,对我来说是一种缓冲和安慰。
和小方块看的第一套房是自如转租,信息上面写的是临近某地铁站,结果我俩从地铁站出来,顺着导航走了十多分钟,经过好几块尘土飞扬的工地,最终拐进一个小胡同,在一个垃圾回收站旁边找到了小区入口。上楼之后也是一言难尽,卧室是铁锁的木头门,阳台是水泥地,简直难以置信是自如的房子。我俩从楼上下来,都有点沮丧,我说:“这个房子和照片里不太一样”,她说:“嗯。”
当天晚上八点,之前带我看过房的管家突然发微信给我:“有一套房子,马上要释放,要不要过来看看,离你们公司特别近。”扒拉着她传过来的几张照片,我从寝室床上一跃而起,拉上小方块,夜奔这套房。
管家没骗人,这个小区距离公司只隔一条马路,在房间我直接能看到对面我们的办公楼——晚上九点,灯火通明。房间没啥问题,带一个不小的阳台,朝南。室友都是字节员工,公共区域干净宽敞。只是有一个问题——有点儿贵,这个15.8平米的卧室,加上服务费,一个月要5049,超出了我和小方块心理的预算。
正当我俩犹豫时,有一个管家带着一个男生来看房了。竞争感瞬间上来了,我和小方块彼此对视,想起之前看的各种不如意的房子,最终当场决定,签!
〖搬家〗
6月28号晚上十点,叫了货拉拉。五公里内起步价30,搬运费师傅要100,后来讲到60。在可能是今年最美的一个夜晚,我离开了人大,搬进新家。
到了以后没力气收拾东西,打算第二天再开始整理。换好新床单之后就跑去阳台看月亮,很美。
这就是我毕业后找房的经历。15.8平,带阳台,和研究生同学合租,俩人睡一张床。我们在一起住了9个月,因为小方块后来换了工作,不得不搬家,我无力承担每月5000多的房租,只好转租另寻他处。
现在敲打下这些字,房间的样子已经没有那么清晰,但和小方块在里面一起度过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眼前——我每天九十点钟下班,回家后正能遇到小方块在准备第二天要带的饭菜。我们一起经历了从学校初入职场的那段时间,分享着开心和难过,看着她从单身到找到心仪的男友。她陪我半夜去公司取眼镜,教我游泳;我们一起买来哑铃锻炼,弱鸡的我把锻炼搞出了复健的效果;我们坐在阳台对着月亮一起吃螃蟹……也许每个刚进入社会的人都要经历一段波荡起伏的时期,很幸运这段时间有人陪我度过。
后来再找房子,我没有那么慌张、那么懵,也没有那么挑剔了。可是刚出学校出来找房时的失落感、兴奋感、紧张感,现在还都记得。在北京租房,在北京生活,也许人就是这样一点点融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