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便民春风

育儿334法则未成年孩子的财商教育始于压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点击:[12]人次

“不能让孩子太早接触钱,否则他会变坏。”

“快,压岁钱统统交给妈妈,妈妈帮你存起来。”

“要什么零用钱啦,想买什么和妈妈说就行。”

“什么勤工俭学?别想这些,你只管认真学习就行。”

这些观念和做法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太保守老旧了。

其实中国人对“钱”的看法,是非常先进和开放的。

中国是唯一的,长辈会在过年时给未成年孩子大笔现金的民族。

其他国家都没有,他们圣诞节最多送礼物,不会送钱。

所以,有“压岁钱”这么好的机会,可别白白浪费了,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具体怎么做?

下面我会按孩子的不同年龄,给出相应的具体建议。

3~8岁财商启蒙——认识钱,使用钱经常看到新闻:3岁孩子把家里现金撕了玩;5岁孩子把妈妈贵重首饰扔马桶。

这不仅仅是一个贵重东西要放好,别让孩子拿到的事情。

它更涉及到我们的孩子对钱没概念。

把钱当普通玩具玩,这个观念一旦进入孩子的心中,以后他就会对钱无所谓,不珍惜。

所以,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他们认识钱,并懂得使用钱。

认识钱:

1,什么是钱?

纸币是钱,硬币是钱,那么黄金算不算钱?

春节肯定有人送年宵金币、年宵银币的,带孩子认识这些平时看不到的“钱”。

2,纸币、硬币由什么组成?

数额和图案。

很多家长只教数额,不教图案,千万要记得图案一起教。

春节压岁钱都是大面额,去换一个全套,从大到小的金额都有,再教孩子认。

3,钱和钱之间是什么关系?

涉及金额的比较。

不同金额的换算。

4,钱和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每个额度的钱,能换多少东西。

家长平时买了东西,可以给孩子多看看账单和实物,让孩子有个感性认识。

5,钱在生活中的地位

钱很重要,但它是为我们服务的。

这点反复灌输。

慢慢,孩子就会成长为:重视“钱”,但又不被钱奴役的人。

使用钱:

无论孩子要买什么,或者大人要买什么,或者去饭店吃饭了……

别用手机结账,全都使用现金结账。

反正春节收了压岁钱,现金从未有过的多。

让孩子去操作。

3-5岁,给正好的金额,不用找钱。5-8岁,会算数了,钱要故意多给,或少给,让孩子去结账时自己算。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也要舍得用孩子,让孩子理论联系实践,他才能真正懂得“钱是什么”。

9~15岁——驾驭钱,学习规划这个阶段的孩子,逻辑、认知,都有一定基础了。

家长要通过给零用钱,教会他们驾驭钱,规划钱的去向。

给零用钱不能等孩子用完了来要才给。

零用钱要固定时间、固定金额地给。

这样稳定的获取,就像发工资一样,才有利于规划。

规划钱的方式可以从最基本的“334法则”开始。

将所有零用钱分成三份:

30%用来维持日常支出,比如:买早餐,买文具,买零食等。30%活动支出,比如:社交(同学生日礼物等)。40%用来存储,比如:存银行,存储蓄罐。如果不满足于最基本的“334”,那么还可以试试犹太人很喜欢的:两步规划法。

第一步:花2-3年时间用“19法则”打理财富。

也就是说,在2-3年的时间内,除了10%日用外,其余全部存起来。

犹太人是很崇尚节约的。

未成年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不要白白花钱在外面买。

所以,能带饭就带饭,能不吃零食就不吃。

这样,只需花10%支付交通费,及日常开销就行了。

剩下的90%全部储蓄起来。

犹太人非常热衷于现钱,他们认为任何时候有现钱就是王道,就能最快速度拿下项目。

当然随时可以调动的银行存款,也是现钱的一种形式。

受到长辈对“现金”观念的影响,犹太孩子也非常重视储蓄。

持续存上2-3年,然后是下一步:规划钱的去处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会不约而同地看重“放贷”这个项目。

前期辛苦存钱,为的是拉开和同伴的财富差距。

等同伴要用钱而没钱时,就是犹太孩子高利借款给他们的时候。

可谓是“守株待兔”,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一笔财富。

那么,若在以色列,学校里都是犹太孩子,他们又是怎么规划的呢?

他们会把自己的手艺、家庭优势、地区优势等等,发挥到淋漓尽致,去做信息差,或者价格差的小生意。

犹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状态。

可以说,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动手能力,和信息量。

这个信息量,就是知道地区差价,和地区特产,可以据此做点小生意。

犹太人,不管是孩子,还是百亿富翁,没有一个会看不起小生意。

他们认为,钱都是积少成多的。

16-18岁——通过实践真正赚到钱在中国,低于16周岁的孩子,想要赚钱,机会很少。

像犹太人那样放贷或做小生意,很容易被老师、家长视作坏孩子。

找勤工俭学的工作,又没有单位敢要。

所以,我把赚钱的时间,定位到16岁以后。

孩子第一次通过努力,拿到真金白银,这种感觉是很好的。

他会因此对钱很有好感,并且形成一个正向因果闭环,对他以后赚更多的钱有莫大的好处。

因此刚开始勤工俭学,选择要稳。

比如:去餐厅当服务员、收银员等。

但不要去父母朋友开的公司。

那样孩子的成就感会减低。

即使是父母介绍的,也要尽量保密,更不要横加干涉。

家长都希望孩子上进、自律。

而上进、自律的背后,其实是欲望,是目标在推动。

有多大欲望,多大目标,就会有多大的动力去上进和自律。

钱,显然是一个直白的欲望。

与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躲躲闪闪,最终让社会教育孩子什么是“钱”。

不如,大大方方,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看待金钱,合理赚取金钱,规划好如何用钱,最终获得富足美好的生活。

—END—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处处有心】,每日都有微头条,或长文章,或问答更新~作者简介:

处处有心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会员,青春期(初高中)心理教师,EAP咨询师,育儿类原创文章获奖作者。

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实战经验。

赴美就医服务咨询电话

美国就医中介机构

美国就医中介机构

美国梅奥诊所